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
也是我国县制起源地之一
有许多千年古县传承至今
是湖北省重要的文化遗产
经我省千年古县调研活动初选敲定
全省共有30个县(市)入围湖北千年古县
宜昌共有6县市入选
据前期研究,初步确定江陵、当阳等30个县(市)作为调研对象,由省民政厅、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省方志办联合组织开展调研。在调研基础上,制定湖北千年古县(古城、古镇)地名文化遗产鉴定标准,并组织地名文化遗产认定,经评估论证达到标准的县(市)、乡镇,授予“湖北千年古县(古城、古镇)”称号。此次初步选定入围湖北千年古县的30个县(市),分别为:
先秦时期:江陵、当阳、安陆。
两汉时期:枝江、宜城、公安。
魏晋南北朝:监利、建始、石首、松滋、应城、云梦、竹山、远安、宜都。
隋唐时期:黄梅、谷城、麻城、巴东、南漳、枣阳、京山、长阳、兴山。
五代宋初时期:嘉鱼、通山、潜江、大冶、崇阳、汉川。
其中,宜昌市当阳、枝江、远安、宜都、长阳、兴山这6个县市入围“湖北千年古县”评选。原来宜昌有这么多历史悠久的县市
你都了解吗?
快来跟宜旅君一起涨涨姿势吧!
???
当
阳
▲当阳夜景
当阳古为权国。战国时,秦始建当阳县,属南郡,已有多年历史,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有号称“天下四绝”之一的佛教圣地玉泉寺和中国三大关庙之一的关陵庙,有闻名天下的长坂坡以及太子桥、当阳桥等三国古迹。▲玉泉寺
▲关陵庙
自年以来,先后发掘座古墓葬,出土文物万余件,有兵器、车马器、佩器、盛食器,多为铜器、陶器和玉器,其时代上限可达西周晚期,下限至战国晚期。枝
江
▲枝江风光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江汜枝分,东入大江。县治洲上,故以‘枝江’为称。”境内有距今多年的关庙山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自西汉元年置县治以来,迄今已有多年历史。秦,因长江至此分枝而得名枝江,属南郡。汉置县,县治沮中,枝江县为南郡十八县之一。▲玛瑙河
在问安镇关庙山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境内出土的文物证明,早在年前,枝江地域上已有原始的农业、牧业生产,并形成了原始的社会部落。远
安
▲嫘祖故里
远安是轩辕黄帝正妃、中华民族之母嫘祖故里,古称“临沮”、“高安”,公元年更名为“远安”,公元前年始建县制,距今已有多年的建县史,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金家湾
远安历史悠久,先民们留下许多古文化遗迹,远至新石器时代以及周、汉、三国时期的古化石。有各种古迹、古墓、兵器、陶器、瓷器、铜器、货币以及南襄古城垣、古陶井等。宜
都
▲峡州清江湿地风景区
宜都人杰地灵,晚清国学大师杨守敬、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独臂将军贺炳炎诞生于此,宜都还是全国民间故事之乡,境内青林寺村拥有“中国民间谜语第一村”的美誉。▲奥陶纪石林
宜都是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城背溪遗址迄今多年,红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确证在置县前多年时,人类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古潮音洞
宜都本地民风古朴,流传于民间的各种神话传说、山歌、音乐、舞蹈、民居、饮食、地都渗透着巴楚文化的风韵。宜都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既有鄂西巴人文化的基础,也有鄂中的楚风韵味。目前宜都最具特色的品种有:宜都梆鼓、宜都渔鼓(楠管)、楚剧等。宜都境内土汉杂居,民间生活包括饮食起居、生产劳作、服饰装扮,婚丧嫁娶等也都掺杂有巴楚文化和民风民俗的各种特色。如:哭嫁、哭丧、打丧鼓、跳丧、打栽秧鼓、猜灯谜等。长
阳
▲长阳人遗址
旧石器时代中期,有距今18.5万年的“长阳人”穴居洞中,茹毛饮血,生息繁衍。新石器时代晚期,又有巴人著名首领廪君披荆斩棘,开疆扩土,成为雄霸一方的部落联盟首领。▲清江画廊
天宝八载(年)省巴山入长阳”(《唐书》卷四十页)。长阳作为县名于唐朝见诸史书,并延用至今。兴
山
▲中国最美水上公路:古昭公路
兴山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北侧,东与宜昌市夷陵区接界,南和秭归县毗邻,西同巴东县相交,北与神农架林区接壤,东北连接保康县。始建于公元年。▲昭君故里
兴山县是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昭君村原名宝坪村,有昭君宅、娘娘泉、梳妆台、昭君书院、后花园、抚琴台、浣纱处、琵琶桥、楠木井等20余处遗址和景点,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是一部厚重的书
在岁月的变迁中静静守候
等待后人来轻轻拂去尘埃
领略那些饱经千年的风霜与过往
宜昌这些千年古县,你了解多少呢?了解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