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
首页
宜都简介
宜都地点
宜都市场
宜都要闻
宜都发展
宜都天气
宜都旅游
宜都信息

忆当年三线建设之我在宜都

只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三线建筑照片

年的一次偶然机会,我从五峰县返回武汉途经宜都市,因为是晚上到宜都市,晚饭后就入住旅社了。当第二天起床后,发现宜都市已不是年的状况了。她变化之大,让我自认为是宜都通的转运站工作人员,也完全不辨东南西北。

年的春天,我奉命从武汉坐船(当时是最好的交通工具)来到了宜都县县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字部队工地建设。因为工地在宜都县聂家河镇,距离宜都县县城有25公里,我的任务是建设工地驻宜都县转运站。

当时因工地人员刚刚入驻,一切工作都从零开始,我就暂住在宜都县县城招待所4栋15号。从此,招待所的4栋15号就成了我的办公室、中转人员接待室、往来人员和我的宿舍。

工作中,我们受到了“陆城镇”(宜都县城关镇)办公室主任李忠琪老同志的帮助,使我们很快熟悉了城关镇的工作环境,打通了和各个业务部门的工作联系。逐渐和五金交电二级站的载主任,副食品公司二级站的杜经理,宜都县搬运公司的刘会计等等部门和人员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工作关系,工作顺利地开展起来了。

当然,工作中也受到了宜都县委和县政府的支持和关心。特别是宜都县国防工办主任孙胜侦(年入伍,年12月15日辞世,同时也是我所职工孙荣之父)调来宜都后,更是给予了长期的帮助和全力支持,解决了许多建设中的困难和难题,对工地建设起到了保障和桥梁的作用。

三线建筑照片

年,工地宜都县转运站调来了老同志李文录(年入伍的南下干部)当站长,我们的转运站也从县委招待所先是搬到了县里唯一的一条商业街上的“青年夜校”旧址内,后又在县委老干部大院旁建设了自己的集仓库、停车场、货场、办公区、宿舍和食堂等设施较为齐全的转运站。工作人员由原来的2人增加到6人,农民工由无发展到15人。大量的建设物资通过我们全体干部和农民工的辛勤工作,源源不断地运到了位于聂家河镇的工地,保障了工地建设的所需物资。其中还要感谢省运和车队的大力配合。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们转运站在“大老李”(当时县里的人称我为“老李”,自站长来后就称他为“大老李”,我就只有改称“小老李”了)的带领下,保持了干部参加劳动的良好习惯,只要有农民工工作就必须有干部参加。常常是一名干部带领若干名农民工共同完成一项工作,不管是向汽车上装砖、装沙,还是扛水泥、扛木材或装卸运往工地的设备,干部必须和农民工一样,一个顶一个用。当时还有一个小插曲,为了工作的方便,转运站的干部都和农民工一样剃了光头,为的是方便在装卸水泥后洗头更快捷。

忆当年,工地转运站的“小老李”(当时我26岁),现在已经过了76岁生日。当年的“大老李”已于年1月22日辞世。其他同志,有的留在了宜都市,有的随家属去了宜昌市。但我们为三线建设所做的贡献将永存于世,我们建设三线时对宜都发展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

尽管我们离开了宜都,而且是离开了相当长的时期,但我们每一个人在宜都都有一段和当地人民群众深厚的交际,那里处处有我们的脚印,处处有我们思念的地方。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很关心宜都的发展,特别是知道宜都由县升级到市后,宜都成为我省的百强县、市后,我们也深感骄傲和自豪,我们已从骨子里把宜都看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

宜都我们爱你!

作者

所退休职工李月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duzx.com/ydfz/109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