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血晃子
廖光荣/文
在鄂西南,每年腊月,乡村里有吃“血晃子”的习俗。所谓吃“血晃子”,就是每年杀了年猪,挨家挨户请乡亲到家里吃个饭,庆祝一下丰收,联络一下感情。满满一桌菜,鲜猪肉是主打,炒猪血是必须的,方言叫“吃血晃子”。要是土家人还会“抬格子”,吃蒸菜,那又是另一番风味。今年,松滋,枝江,宜都等地遭了猪疫,一时猪肉精贵,猪肉毛市一时蹭蹭蹭往上单价逼近40元每斤。市民网友调侃猪肉的段子不断。酒店,食堂,席面也可以猪肉缺席,鸡鸭鱼牛羊当家。昨天晚上,学生尤瑞宾,电话里邀我去他家吃血晃子。我欣然应允,携家人及丙申书法社的部分学员同去了。瑞宾的家在望佛山农村,母亲淳朴善良,勤扒苦挣,六畜兴旺。今年杀了三个年猪,这在宜都是很幸运,也很奢侈的事。瑞宾的母亲过细,弄了一大桌子菜。最是那亦精亦肥的粉蒸肉、葱香大排骨撩死个人。我禁不住大快朵颐……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杀年猪、过年是记忆中的最爱。过年的时候,有苕筋锅、炸碗豆,炒花生、炒葵花籽当零食。说起杀年猪,那是一道乡愁。那时,家里四兄妹,还有婆婆爷爷。只有母亲一个人在农业社劳动,挣工分。自是入不敷出。杀年猪通常是在早上,母亲早起烧几大锅开水,杀猪佬和帮忙的壮汉一到,就开始宰杀。这时的血腥场面,少儿不宜,一般都会被父母支开。说看了杀猪就记性不好,读不到书了。每逢杀年猪,心情有些复杂。一年到头千盆食万盆食喂大的猪,毛市也就一百多斤。杀了还要把带尾巴的那半边交给公家,好像叫“交预购”。留半边自家享用。母亲照例要请隔壁邻居来家吃“血晃子”,感谢乡里乡亲一年的关照,桌上推杯换盏,祝福声声,笑语连连,其乐也融融。母亲勤劳能干,操持家务,赡养老人,扶育儿女,任劳任怨。邻里之间,和睦友好,自是好人缘。等体面地招待完客人之后,我们四兄妹和婆婆爷爷才可以上桌子。最是难忘那瓢儿肉炒白菜梗,血晃子汆汤,腰边肉炖钵……人多抢食。母亲会心一笑,唠叨一句:吃吧吃吧,吃哒都听话些……现在的人们生活幸福,山珍海味、瓜果时疏,反季销售,天天像过年。对于吃,自是少了许多期待,过年,穿新衣那些事儿,至今已觉不新鲜。人说:饮水要思源,惜福的人幸福才会长远。离开家乡,定居宜都,已多年没吃过家乡的“血晃子”了。想念……年11月25日晚于修古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