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
首页
建筑业介绍
建筑业发展
建筑业历史
建筑业前景
建筑业分类
建筑业资源

建筑行业研究报告量变到质变,绿色低碳助发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国银河证券,龙天光、钱德胜)

一、绿色低碳建筑助发展

(一)绿色低碳建筑获政策鼓励

年3月12日,新华社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规划中涉及建筑行业的主要有六点。第一是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投资空间。第二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第三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四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第五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第六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还提出要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到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年前碳达峰目标。

实现“碳中和”,建筑业任重道远。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统计专委会日前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分析数据显示,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1.47亿吨标煤当量tce,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46.5%;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tce,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1.3%。建筑全过程包括建材生产阶段、建筑施工阶段(包括建筑拆除)和建筑运行阶段,年建材生产阶段能耗11亿tce,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46.8%;建筑施工阶段能耗0.47亿tce,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2.2%;建筑运行阶段能耗10亿tce,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21.7%。

同时,年全国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27.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28.3%;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1亿tCO2,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1.04%,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21.1亿tCO2,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21.96%。根据报告预测,若要实现年建筑行业碳达峰,“十四五”期末建筑碳排放量应控制在25亿tCO2,年均增速需要控制在1.5%;“十四五”期末建筑能耗总量应控制在12亿tce,年均增速需要控制在2.20%。

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为了实现“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的实现,中国政府和相关行业部门积极行动。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绿色建造,推动建立建筑业绿色供应链,提高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水平,促进建筑业绿色改造升级。住建部决定在湖南省、广东省深圳市、江苏省常州市开展绿色建造试点,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印发的《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则明确,到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住宅健康性能不断完善,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

积极推进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和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节能降碳包括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工业碳达峰包括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钢铁、有色、建材、石油石化行业碳达峰;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推进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增强城乡气候韧性,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建设绿色城镇、绿色社区;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持续推动老旧供热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到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推进农村建设和用能低碳转型,推进绿色农房建设,加快农房节能改造,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提升农村用能电气化水平等。

(二)抽水蓄能电站景气上行

积极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能源领域是减碳排碳的主要领域,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具体包括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到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分别新增水电装机容量万千瓦左右,西南地区以水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基本建立;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调控油气消费;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到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万千瓦以上。到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左右,省级电网基本具备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我国抽水蓄能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仅占1.4%,提升空间较大。抽水蓄能是指用电低谷时通过电力将水从下水库抽至上水库,用电高峰再放水发电,抽水蓄能电站好比大型“充电宝”,有利于弥补新能源存在的间歇性、波动性短板,是当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的电力系统灵活调节电源。目前我国已投产抽水蓄能电站总规模万千瓦、在建总规模万千瓦,均居世界首位。

欧美国家建设了大量以抽水蓄能和燃气电站为主体的灵活、高效、清洁的调节电源,其中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发展较快,抽水蓄能和燃气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均超过10%。我国抽水蓄能和燃气电站占比仅6%左右,抽水蓄能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仅占1.4%,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按照此前一轮的规划,目前剩余抽水蓄能项目储备仅有约万千瓦,难以有效满足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需要。

-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规划连续翻倍。抽水蓄能电站主要包括上水库、进水、发电室、调压室、下水库、电梯等。据国际水电协会(IHA)发布的全球水电报告,截至年底,全球抽水蓄能装机规模为1.59亿千瓦,占储能总规模的94%。另有超过个抽水蓄能项目在建,2亿千瓦以上的抽水蓄能项目在开展前期工作。截至年底,我国已投运储能装机规模约为35.6GW,全球占比为18.6%。我国储能结构中,抽水蓄能占比为89.3%。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年)》提出,到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三五”翻一番,达到万千瓦以上;到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四五”再翻一番,达到1.2亿千瓦左右。

抽水蓄能成本比化学储能低。1MW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投资金额为多少呢?我们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测算。目前我国河北丰宁电站装机容量万千瓦,是世界在建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单机40万千瓦的广东阳江电站是目前国内在建的单机容量最大、净水头最高、埋深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分两期开发,一、二期工程装机容量分别为MW。枢纽建筑物主要由上水库、下水库、一、二期工程输水系统和地下厂房及开关站组成。一期工程投资99.84亿元,1MW成本为.67万元。

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装机规模为万千瓦,总投资.83亿元电站枢纽主要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及开关站等建筑物构成。该电站每年能生产清洁电能24.35亿千瓦时。2千千瓦对应总投资.83亿元总投资,则1MW对应的投资金额为.71万元。

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为.54亿元,总工期为72个月,将于年正式建成投产发电。电站总装机容量万千瓦,水泵水轮机组额定水头世界第一,额定水头米,单台装机容量国内最大(42.5万千瓦)。项目上水库位于泳溪乡苍山顶北侧的沟源洼地,下水库位于坦头镇榧溪段上游。该项目1MW对应的成本为.59万元。

抽水蓄能电站成本和化学储能成本相比经济性如何呢?以河北省张北风光储输示范项目一期工程为例,该项目总投资达33亿元,其中20MW储能电池的投资约4亿元,每MW储能的总投入为万元。张北现投运的14MW的储能项目均是采用锂离子电池,国际上采用该技术的储能项目总成本仅为万元-万元左右。通过上述测算,抽水蓄能成本1MW成本大约为-万元,明显低于化学储能1-万元/1MW的成本。

据中国能源局的规划,十四五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三五”翻一番,达到万千瓦以上;“十五五”再翻一番,年达到1.2亿千瓦左右。则“十四五”新增3万千瓦,末期总投资金额有望达到1-亿元。平均每年投入约-亿元。“十五五”总投资金额有望达到-亿元。“十三五”期间我国抽水蓄能电站投站总规模约3万千万,按照按照1MW万元的成本来测算,则总投资约5亿元,每年投资约亿元。-年中国电建新签5亿元以上的抽水蓄能订单约亿元,假设其余低于5亿元的抽水蓄能新订单约20亿元,则中国电建的抽水蓄能市占率约为12.71%。(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三)BIPV迎政策暖风

BIPV即BuildingIntegratedphotovoltaics,也称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是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目前大规模运用的是BAPV,即building-attachedphotovoltaics,也叫后置式光伏发电屋顶系统,光伏组件和建筑是分离的。

多省发改委发布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试点工作方案。年6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开展整县(市、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通知》要求,要具有比较丰富的屋顶资源,有利于规模化开发屋顶分布式光伏,且拥有较好的电力消纳能力;同时,县(市、区)党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40%;工商业厂房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利于30%;农村居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20%。目前,各省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按《通知》要求报送了试点方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也公布了各地报送的试点县(市、区)名单。全国共有个,全部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十四五”期间,屋顶分布式光伏预计迎来较快发展。

目前,我国建筑央企积极参与BIPV建设。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等是行业领先BIPV工程总承包企业,隆基股份、中信博等是国内领先的光伏组件企业。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承包建设了江西丰城兆瓦屋顶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中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容量达到了40.9MW,建成后将是国内BIPV单体容量最大的项目。

二、基建投资稳中求进

(一)固定资产投资是托底经济的有力抓手

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是拉动GDP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GDP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度相关。

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94.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28%,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为-22%。年爆发新冠疫情,居家隔离致使国内经济承压,固定资产投资起到了托底经济的重要作用。年1-9月,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大部分对GDP的累计同比贡献率分别为64.8%、15.6%、19.5%。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大部分对GDP的累计同比的拉动分别为6.35%、1.53%、1.91%。消费和出口重回驱动经济增长主导位置。

建筑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关联大。建筑行业业绩增速放缓主要由于新签订单增速放缓所致,新签订单增速放缓主要是投资增速放缓导致。过去20年中国建筑业市场获得长足发展,建筑业总产值从年的亿元增长至年的23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4.89%。年建筑业总产值为26.39万亿元,同比增长6.24%,占GDP的比重约为25.98%。建筑业产业关联度高,我国5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和使用价值。

从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看,年1-9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7.3%,建筑业新签订单同比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先新签订单增速,二者走势较为一致。

(二)基建投资从量变过渡到质变

年1-11月,我国广义基建投资增速同比增长0.72%,增速环比回落0.8pct,主要系6-9月份发生了洪灾、疫情反复以及地方政府换届选举等因素所致。

基建投资可分为三大细分领域。1-10月,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增速环比回落1.2pct。交运仓储邮政投资增速环比上月回落0.1pct,同比提高0.2pct。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速环比回落1.2pct。具体来看,管道运输投资、水上运输投资、航空运输投资高增长。年暴发疫情,交运仓储邮政行业投资受到较大影响,年有所改善。

“十三五”期间,我国公路通车里程约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5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世界第一位,覆盖了98.6%的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和地级行政中心。我国高铁里程也是全球第一,世界超高桥梁前十里面中国有8座,第一名为中国贵州北盘江第一桥。中国被网友调侃为“基建狂魔”。“十三五”期间中老铁路标志性工程和雅万高铁标志性项目有序推进,亚吉铁路、蒙内铁路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铁路技术装备出口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数据和称谓代表了我国基建龙头企业在技术、经验、管理等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我国基建企业在建设国家的同时,也积极出海,助力全球提高基建水平。

预计/年广义基建投资增速分别为1.02%/3%。“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优化投资结构,注重基建补短板,推动重点项目的建设。我们认为基建更加“精细化”,注重补短板。基建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年1-10月,我国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长0.72%,预计年广义基建投资增速为1.02%。其中,管道运输投资、水上运输投资、航空运输投资增速相对较快,行业景气度较高。展望年,随着我国经济过渡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大水漫灌成为过去时。考虑到宏观政策保持延续性和稳定性,房地产调控不会大幅放松,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稳步下行。基建投资依然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预计年我国广义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温和回升至3%左右。

(三)房建竣工有望延续正增长

房地产投资将逐渐回落。年第二季度以来,土地购置费的高增长带动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年至今,土地购置费累计增速持续下行,后续难以支撑房地产投资维持高位。年,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7%。年1-10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7.2%,增速环比回落1.6pct,同比提高0.9pct。随着疫苗接种比例的逐渐提升,我国经济强力复苏,房地产托底经济的必要性相对下降,房地产投资增速将逐渐回落。预计/年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速分别为5.8%/-2%。

年下半年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速将持续回落。从城住宅类成交土地规划面积增速来看,年上半年是住宅类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的低谷期,成交面积增速从1月持续下行,1-10月同比下降28.66%,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7.7%。三道红线等房地产调控力度较大。住宅成交土地规划面积增速领先新开工增速,新开工大约滞后成交6个月,预计房屋新开工增速年上半年持续回落。

年至年,竣工面积增速持续负增长。我们认为房屋竣工面积持续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是房地产开发商期房销售比例增大,现房销售比例下降。年到年是期房销售的高峰,对应的交房时间高峰期大约滞后三年。期房销售比例增加主要是为了加快资金回笼,即“快周转”模式较为流行。期房销售比例提高,但大量期房同时开工,在房地产融资受到严厉监管的环境下,工期被延长了,这样导致竣工面积增速受影响。

年1-10月,我国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长4.3%,商品房期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长7.7%,期房销售增速快于现房。

年房地产竣工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年一季度爆发新冠疫情,疫情防护居家隔离措施使得施工受阻,进一步加剧了竣工的负增长。年1-10月,房屋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长16.3%,增速较上月高位回落。随着疫情的好转,竣工周期有望延续正增长势头。

房屋销售面积增速受政策调控和货币政策的双重影响。央行发布的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指出坚持房住不炒,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依然未大幅放松。年1-10月,M1增速为2.8%。若M1持续下行或维持低位,则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不容乐观。综上,在“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预计年房地产投资增速逐渐回落,新开工面积增速预计随规划成交面积增速回落而下行,竣工面积增速预计持续正增长,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预计持续回落。我们认为整个房地产产业链存有结构性机会。

(四)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速匹配

流动性有望维持合理充裕,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速相匹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年第三季度例会于9月24日召开。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社会融资规模增速高位回落。年1-10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6.34万亿元,同比下降15.07%。年一季度爆发新冠疫情,社融同比大幅增长,去年同期基数较高致使今年增速回落。

全球主要国家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受到疫情影响,除中国外,全球多数国家经济均出现明显下滑,为了推动经济复苏,多数国家维持此前宽松的货币政策。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流动性预计边际收紧。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结果显示,利率工具方面,美联储继续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不变。资产购买方面,美联储称“如果进展大致如预期,则资产购买步伐可能很快就会放缓”,并重申将“在实现委员会的最大就业和价格稳定目标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之前”,继续以每个月不低于亿美元的速度购买国债、以每个月不低于亿美元的速度购买MBS。经济预期方面,美联储增加了“近几个月,受大流行影响最严重的行业情况有所改善但病例增加延缓了复苏进展”,通胀的描述由“上升(hasrisen)”改为“位于高位(iselevated)”,但仍是暂时的。

三、专业工程分化明显

专业工程相对较为分散,主要有包括冶金工程、化学工程、核电工程、轻工造纸工程、国际工程等。专业工程和制造业投资关联度相对较大,1-10月,我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2%,增速环比降低0.6pct,同比提高19.5pct。其中,金属制品和、机械和设备修理投资同比增长43.5%,化学纤维制造投资1-10月同比增长31.3%,专业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5.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同比增长2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投资同比增长22.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它运输设备投资同比增长22.1%。年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相对较快全年增速有望达到13.8%左右,年增速在年的高基数上有望回落至7%左右。

(一)“十四五”城轨工程景气度向好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国建筑业由拉动经济增长向经济增长托底转变,由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转变,由追求数量到看中质量转变。“十二五”期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达9.19%、“十三五”降到约6.4%、“十四五”预计将保持在5.52%左右。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有望迎来快速发展。城轨工程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轨工程包含城际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十四五”城轨市场有望迎来较快增长。预计“十四五”新增城轨通车里程超过0公里。

(二)化建工程景气度受油价影响大

工业建筑主要受上游企业资本开支影响,若上游企业盈利改善,行业需求回暖,则上游企业的资本开支有望提速,工建景气度随之提升。以化建工程为例,若油价维持在合理高位,则石油石化企业盈利较为乐观,资本开支相应乐观,化建工程企业订单有望改善。预计“三桶油”年资本开支同比增长8.7%,预计化建工程稳中求进。(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三)装配式建筑获政策支持

住建部印发了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提出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住建部提出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到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比超过15%。年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约为1.9亿平方米,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仅为9%,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钢结构用钢量占建筑用钢的比例约为9%-11%,提升空间较大。目前钢结构成本是行业发展掣肘之一,未来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成本的下降到和PC接近或低于PC价格(混黏土小高层住宅PC率50%,造价元/平米,装配式钢结构高层住宅造价/平米),装配式钢结建筑的优势将体现出来。钢结构建筑不仅具有较高的施工效率,而且能节约大量的人力(人工成本占比约8.16%,混黏土小高层住宅PC率50%,人工成本占比约14.41%),减少建筑垃圾,未来发展潜力大。

我国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有望在年达到30%。装配式建筑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C结构)、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木结构三大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快速推进,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明显提高。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1、PC建筑具有先发优势

我国预制PC结构建筑先发优势明显。我国自20世纪引入混凝土结构,早期的混凝土建筑成本较低,取材便利,老百姓使用历史悠久,PC结构建筑具有先发优势。我国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受制于森林资源等因素,占比较小。根据全联房地产商会发布的行业报告,装配式建筑PC构件的市场规模从年的4.2亿元增长到年的.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预计到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到2,.5亿元。中国PC构件制造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包括远大住工、中国建筑、上海建工、筑友智造科技、北京住宅产业化集团等。PC装配式建筑和现场浇筑建筑相比,在工期、施工人员、能源消耗、建筑垃圾等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

2、钢结构建筑潜力较大

我国钢结构建筑发展潜力大,有望后来居上。年以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得以迅速发展。大家熟知的北京鸟巢、水立方、中国天眼、上海中心等皆为钢结构建筑,此外还有全国各地的摩天大楼、高铁站、体育馆、医院等建筑大量使用钢结构。近年来钢结构建筑得到快速发展。8月28日,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新型建筑工业化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以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化集成设计、精益化生产施工为主要手段,实现工程建设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建筑工业化。文件提出要推广精益化施工。

首先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积极推进钢结构住宅和农房建设。完善钢结构建筑防火、防腐等性能与技术措施。其次要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加大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和消能减震、预应力技术的集成应用。在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中积极应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全面推广应用预制内隔墙、预制楼梯板和预制楼板。第三要推进建筑全装修。装配式建筑、星级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应推广全装修。推进装配化装修方式在商品住房项目中的应用,推广管线分离、一体化装修技术,推广集成化模块化建筑部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duzx.com/ydfz/128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