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广联达新建造
《中国建筑业BIM应用分析报告()》已经正式发布,《报告》由中国建筑业协会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策划、调研、编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为了深入了解、持续追踪中国建筑业BIM应用的现实情况,中国建筑业BIM应用分析系列报告自年始,已连续6年针对中国建筑业BIM应用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为建筑业企业BIM应用开拓思路,坚定建筑业企业BIM应用信心,形成了一定的价值沉淀和行业影响力。
本文将分享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质量设计部副总经理赛菡关于BIM发展趋势的观点。
01
BIM应用价值有哪些?
问题1:您认为BIM应用的主要价值有哪些?这些价值将带来哪些好处?
如果以年作为BIM普及应用的早期节点,BIM迅速发展距今已有十年,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实践的累积,BIM在工程建造的各个阶段应用都在持续深入拓展,BIM在各阶段产生的价值也各有侧重。
在设计阶段,基于BIM的可视化、模拟性,可以快速地辅助设计师将设计理念以直观的三维立体图形展示出来,并且利用模型的模拟性,对设计上需要进行模拟的一些东西进行模拟实验,例如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等,这对于快速设计方案、节约工期发挥了很大的价值。
在施工阶段,BIM发挥的价值就更丰富了,从招标投标、项目策划、工程履约到竣工交付都有丰富的应用案例。
例如,基于它的协调性、数据性、优化性,可快速将建筑内复杂的机电管线进行管线综合,对复杂部位、工序繁多的部位进行深化设计,提前优化设计方案,规避传统施工中的“错、漏、碰、缺”,也是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的有效手段,对于整个工程的精细化管理、科学化管控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在竣工交付阶段,基于BIM的数字化交付技术也是总承包商的专业能力之一。基于BIM的数字化交付是对BIM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拓展,同时BIM交付的需求反向要求设计、施工阶段BIM应用深度,有效提升项目BIM实施能力。
在运维阶段,基于BIM的运维应用实现BIM模型在建筑生命周期的价值增长,相比于传统的运维管理系统,基于BIM的智慧运维系统可将建筑本身与承载信息的模型相关联,在运维管理中更直观、快速地服务建筑运营、节能、维护。
另外,随着国家对数字化城市的建设以及CIM平台的搭建,BIM模型以能够承载城市建设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的特性,对于数字孪生城市的建设起着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作用。
02
推进BIM应用的困难有哪些?
问题2:您认为现阶段企业及项目,在推进BIM应用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有哪些?形成这种阻碍的原因是什么?
在BIM应用过程中其实有很多困难,有人说BIM就像10年前的CAD,但这个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CAD只是一种画图工具,一个软件,侧重于个体效率的提升,而BIM是一种新型建造工具,是一系列软件,侧重于系统效率的提升。
早年间倡导实现“全员BIM”,希望能基于精准的数据支撑建造过程,但多年运行下来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问题归结于:
一是要想实现全员应用。这关键要一把手去抓,但现状是大部分企业的BIM中心或BIM工作室都是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在抓,这势必导致一种惯性思维,BIM归技术管,属于技术系统用的工具,事实上也是,大多数企业应用BIM的几乎都是技术系统。
二是缺少企业内部的BIM协同管理平台。BIM模型创建好只能留在制图人的电脑里查看、标记,其他系统的人只要没装查看软件就看不了,虽然目前市面已有成熟的轻量化平台、BIM协同管理平台,但是企业没有真正感受到BIM协同的价值,不愿意在此投入,也就导致了BIM模型无法在项目流转起来,形成“僵尸模型”。
三是BIM影响力相对前期减弱。目前数字化转型被大家炒得轰轰烈烈,智慧工地、智慧建造发展大势所趋,BIM作为已经推广了10年的产物,已经被大家所熟悉,大多数人认为BIM只是模型,已经成熟,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