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因重建轻管,导致农业灌溉的“最后一公里”陷入“国家照顾不到、群众解决不了”的窘境
谈起改革带来的变化,宜都市委书记庄光明算了一笔细账:全市1万多口堰塘,每口增加蓄水2000立方米,相当于新增200座1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有效灌溉面积将达40万亩;每口堰塘由财政补助1500至2000元,将产生1:3的“拉动效应”,直接带动农民5000多万元的综合投入(郑广华、李广操)
因受益农户的“补位”解决了管护主体的缺位,宜都“小水利”产权改革有效破解了建管中的“老大难”为强化管护责任,宜都还及时建立“五大机制”,实行“实名”专人直管、“以钱养事”服务监管、“协会运作”统一共管、无职党员定责联管、经营业主承包自管等,彻底改写了农村“用水时个个打抢、管理中人人无宜都外国语学校官网责”的现状
目前,全市123个村已有114个村实施了产权改革,涉及塘堰、水库等水利设施8000多处、农户7.5万户,受益面积20.2万亩,政府为7万多农户颁发了《产权证书》
12月10日,宜都市姚家店镇黄莲头村白家冲水库,一台挖掘机正在进行抽槽换土,10名农民忙着修建防渗墙……隆冬时节,走在宜都乡村的田埂上,随处可见这类热闹场面
黄莲头村一组农民余吉鹏向记者讲起了余家大堰的故事:改革前,余家大堰是“下雨一满堰、雨停便漏完”,5亩大堰塘变成小池塘,小池塘再变成淤泥巴塘改革后,他与19个受益户夯堰堤、堵漏洞,将“责任田”整修一新次年夏季没下大雨,但满满一堰水让40亩稻田没受旱灾影响面对水利设施“建、管、用”的严重脱节,宜都市大胆创新,于2007年4月在姚家店镇黄莲头湖北宜都市政府村试点“小水利”产权改革不到3个月时间,该村完成了120口堰塘的产权改革受益的村民们将堰塘视为“责任田”,主动投资投劳,对74口堰塘进行全面整治
村民热衷于水利建设的诱因,缘自宜都近年来一项以“受益户共有制”为核心的“小水利”产权改革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