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昌农村的“红包”骗局,
愈演愈烈,多人卷入其中,
轻则双方翻脸,重则倾家荡产···
毁了多少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
这种“红包”,就是人情红包
在农村,走人家可谓家常便饭,一年下来,有的家庭人情钱少则大几千,多则数万,着实令人头疼。名目增多、礼金翻倍不仅加重了农民负担,而且使正常的人情交往世俗化、利益化、金钱化。秭归县九畹溪镇一农民在给邻居过寿时突然送上元大礼,因为下月自己女儿出嫁,对方按照习俗必须得还上元。两家为此事打架成了仇家。
今日,市政协召开治理农村人情风协商座谈会,建议狠杀“人情风”,把农民从过重的人情负担中解脱出来,通过村规民约、宣传教育等手段保留婚礼、葬礼、满月酒、升学、60周岁等人情名目,对于其他项目加以禁止。建议每次人情金额控制在元,尽量提倡庆贺不收礼、不上礼、不设宴。
“随份子”名目多礼俗变味有人借机敛财“在农村,辛辛苦苦赚点钱不容易,每年送人情要花好几万。”近日,宜都市高坝洲镇一村民刘女士正为送人情苦恼不已,下周末,表兄要为孙子办周岁宴,连续八年,表兄每年都操办一场宴席,结婚、生子、乔迁、60岁、周岁、盖楼房封顶、老人做寿等名目让她快招架不住了。
今年,市妇联在全市13个县市区87个乡镇个村的村民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问卷中显示,农户每年的人情消费约到元不等,农村人情消费项目多。除传统的婚丧嫁娶“必办酒”之外,当前农村订婚、生子、上学、当兵、乔迁、周岁、10岁、36岁、60岁、70岁、80岁、建新房,乔迁等,都要操办酒席。宜都、枝江、当阳等地,除吃酒席随份子之外,另需支付婚礼中的喝茶钱、鸡蛋钱、孩子生日会的敬酒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