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省法院新媒体已开启“我与法院共成长”专栏征文征集活动。70年波澜壮阔,70年风雨相伴,法院干警们忠实履行审判职能,维护公平正义,推进法治建设,在审判执行工作中的一幅幅一帧帧画卷,一页页一篇篇画面都值得被记录。
《今非昔比!宜昌法院派出法庭之变化》
作者:赵在春
(原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七十年前的今天
新中国成立的曙光,照耀着中华大地!随着共和国政权的不断完善、强大,战斗在峡江两岸的法院、法庭,一代又一代的法官们,沐浴着阳光,胸怀家国,踏遍青山,与时代共进,与人民同行,守望着公平正义,热心为民排难解纷,用赤胆忠心,辛勤汗水,书写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辉煌历史。
俗话说,小水滴能映衬出红太阳的光辉,小小的基层法庭也在用自己的实践,感受和体验我和我的祖国的幸运。提起人民法庭,年已九旬的老院长董春楼不无感慨:建国初期的基层法庭,法庭成员单身汉,一间平房住宿又办案,出门调查靠双脚走,下班之后自己烧水又做饭。随着我们祖国的日益强大,法庭也在默默地发生变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最高人民法院发出号召,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两庭(审判庭和人民法庭)建设,以适应国家政权建设的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两庭”建设战役在全宜昌市各县市展开。
当年,经济还不富裕,中院党组宣布在经济上采用“三点政策”(即地方政府补一点,主要是建设用地;上级法院给一点,大概每个法庭补助几万至一二十万不等;法院自身筹集一点)建设两庭。全市两级法院组织干警发扬“三千精神”:
即千方百计想办法想点子、千言万语说好话求得多方援助、千辛万苦自力更生搞建设。
点军区人民法院桥边人民法庭
(年建成)
神农架林区人民法院阳日人民法庭(年建成)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采花人民法庭(年建成)
秭归县人民法院归州人民法庭
(年建成)
枝江人民法院安福寺人民法庭
(年建成)
宜都市人民法院枝城人民法庭
(年建成)
夷陵人民法院乐天溪人民法庭
(年建成)
年年底,60多个基层法庭,星罗棋布在宜昌山山岭岭之间。当年年底,我们宜昌中院被评为“两庭建设先进单位”,受到省高级法院的表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基层法庭的法官们基本上做到办公有场所,吃住有着落。
奋进新时代
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基层人民法庭的前进足迹,随着共和国积贫积弱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进步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更好发挥基层法庭在法治建设前沿阵地的作用,更好集中优势兵力为民服务,相继明确了二十多个中心法庭,中心法庭的硬件建设又出现一幅幅新景象。
每个基层法庭都拥有一座别致的楼房,集办公、审判、生活等功能为一体,每座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每间办公室收拾得窗明几净。“公正、廉洁、为民”的庭训,“法眼查秋毫,利剑断是非”、“静以养身,俭以养德”、“守义持正巍如泰山,公正执法不愧天平”等许许多多内容深刻的警句和格言,被书写成条幅或嵌在墙上或悬挂在办公室,警示和规范着法庭干警的行为,透露出浓厚的法院文化气息。
科技法庭建设(桥边法庭)随着时代的发展,审案着法袍,断事在庭内,传讯靠法警,出行有警车,法庭现代化建设的规模化,法庭管理的正规化,审判工作的合法化在每个基层法庭得到彰显,无论是年富力强的法官还是刚出校门被招考进庭的新手,都能熟练使用电脑,法言法语、取证、阅卷丝毫不差。还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法庭都聘有能干的炊事员和保洁员,这些嫂子们巧做一手好饭菜,让基层法官们辛苦之余吃得干净,喝得热呼,有家的味道。更有意义的是法庭自己的食堂又是一堵反腐倡廉,拒绝当事人请吃请喝的墙。桥边法庭开庭现场辛勤战斗在人民法庭的法官们,他们是社会责任的承载者、践行者,他们成为最直接最现实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更加有力法律服务的生力军……
兴山县人民法院黄粮坪人民法庭(年建成)
兴山县黄粮人民法庭,是全国的模范法庭,他们分管黄粮、榛子几百平方公里的诉讼民调工作,他们把功夫下在办精品案件上,庭长李家兵的体会是:“人民法院为人民”的主题践行活动,就是告诫我们每一个法官不能孤立就案办案,而是要以简单的、具体的,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靠得住的方式服务群众,实现正义。他们定期派出巡回法庭到边远村庄,有案办案,无案则宣传法治。
长阳县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榔坪人民法庭
(年建成)
长阳县榔坪法庭,悬挂着一块“覃发国调解工作室”的牌子。覃发国原是法庭副庭长,是和共和国同岁的全国模范法官,这位土家汉子退休不退色,接受法庭聘请,挂牌工作,以他多年的办案经验,为调解纠纷出力献策,为维稳工作发挥余热。
远安县人民法院荷花人民法庭(年建成)
现在的荷花法庭(更名为嫘祖法庭)
远安县法官杨宏荣,在荷花人民法庭当庭长时,最深的体会是,身在基层法庭工作必须做到三点:一是认识到位思想好,二是态度热情心肠好,三是勤动脑筋办法巧。他勤请示、勤汇报,争取同级政府把法庭工作纳入议事议程,给当地党委政府当好参谋,法庭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无数实践还证明,基层法庭就是培养和锻炼法官队伍的课堂。夷陵区法院副院长易仁竹和该院业务骨干辛雪莲、冯杨勇、王婴都是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武汉大学的高材生,都有着在基层法庭工作的经历,基层法庭迫使他们尽快把知识变成能量,通过自己办案让百姓明了法律,让自己更加效忠法律。宜都市法院年轻女法官谢楠,大学毕业后又通过了司法考试,但她安心法官职业,在法庭工作时摸索出调解工作技巧,总结出“真情、法理、外力、利益”八字调解工作法,被评为“调解能手”。
风雨七十载,薪火代代传,一大批能干为民的年轻法官如雨后春笋,一个个依法办案的故事在广为传颂。人民法庭的年轻法官们忠诚守初心,永远跟随我们伟大祖国的前进步伐前行!
编辑:陆明
核稿:陈群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