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nk/mip_5941808.html点击上方宜都新媒体政务发布厅即可订阅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日前刚刚闭幕的宜都市人代会审议通过了宜都市委提出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确定了未来五年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五年之后的宜都是啥样?本报记者特别对宜都市“十三五”规划进行梳理,通过9个关键词为您读懂宜都市“十三五”发展宏伟蓝图。目标建设“三市三区”争当全省首强县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县市,打造全省改革创新先行区、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和全国县域治理现代化样板区,加快建设实力宜都、绿色宜都、智慧宜都、法治宜都、幸福宜都。任务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宜昌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在“十二五”末基础上翻一番,跻身中部十强、争当全省首强。三个经济指标力争在全省实现率先突破:GDP率先突破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率先突破亿元,财政收入率先突破亿元。三个科学发展指数在全省领先: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全省领先,投资潜力指数全省领先,环境友好指数全省领先。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到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十二五”末基础上翻一番。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成为全省县市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各项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水、大气、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有效治理,创建全省林业生态、水生态示范市,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治理水平全面提升。推进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打造善治宜都、法治宜都、智慧宜都。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充分彰显,实现制度化、法治化、智慧化,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改革突破阻碍发展体制弊端深入实施扩权强镇战略,全面开展“一府三中心”机构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三农”服务、综合执法重心下移。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农村改革,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不断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绿色彰显美丽宜都新形象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力争绿色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加快绿色经济发展和绿色环境建设,完善绿色保护机制。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打造国家级康养产业实验区。90%以上的乡镇达到国家生态乡镇标准,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共享共创幸福美好新生活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到年,实现全市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全部高质量脱贫。持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好人民群众就业、教育、养老、健康等生活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力建设宜业之都、宜学之都、宜居之都和宜养之都。协调构筑融合并进新格局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家试点,规划“一主两翼多极”的城镇空间布局,形成市区带动发展、城乡一体发展、区域融合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和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推进空间规模产业、规划建设管理、改革科技文化、生产生活生态、政府社会市民“五大统筹”,促进产城融合、四化同步。开放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树立开放合作共赢理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格局,努力建设鄂西南区域性中心城市。优化完善开放功能,增强区域性产业凝聚力。加快“走出去”步伐,拓展开放合作领域。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打造全国一流的开放创新型生态工业园。鼓励企业抱团发展、联合出海,在更大范围内推行“飞地经济”模式,开展跨区域合作。布局“两城三带五中心”、“6+3+2”产业体系、七大园区平台“两城三带五中心”。“两城”即三江新城、半岛新城;“三带”即宜洋城乡统筹示范带、陆渔生态休闲示范带、雅澧转型发展示范带;“五中心”即长江中游区域性能源配送中心、鄂西南农产品批发中心、三峡矿产品交易中心、湘鄂西游客集散中心、中部地区康养中心。“6+3+2”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6大工业支柱产业;突破性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3大现代服务业;大力提升以国家柑橘农业公园、中国宜红茶博览园为示范的柑橘、茶叶两大农业主导产业。七大园区平台。努力打造清江绿色农产品加工园、红花电子信息产业园、高坝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三江健康产业园、陆城中小企业创业园、宜都高新技术产业园、枝城精细化工产业园。开展跨区域合作。创新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做优做强现代工业,到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在“十二五”末基础上实现翻番。形成生物医药、精细化工2个亿级产业,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加工4个亿级产业。加速壮大现代服务业。实施现代服务业5年跨越计划,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三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以首个国家柑橘农业公园、中国宜红茶博览园等项目建设为重点,构建“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高标准建成国家级融合发展示范市、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市、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市、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和全国(省)科普示范市。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形成智慧智能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来源:三峡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duzx.com/ydly/10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