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筱:宜都创新实验学校音乐老师,王昌胜“我们”工作室核心成员,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未来学校”研究中心骨干成员,区优秀辅导员,区优质课竞赛第一名,市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获得者,多篇文章发表于《当代教育家》。
小鬼当家,看学生中心组织自运行
尹筱
(此文发表在《当代教育家》年第9期)
凡是来到我们基地学校的人,都会被台上无老师、孩子是主场的状态触动。在我们学校,大到十年校庆、大型六一文艺汇演、年级专属课程,小到课间操、餐厅就餐、教室清洁,各种工作几乎都看不到教师的身影。维持纪律的是孩子,组织秩序的是孩子,接待参观的还是孩子。
而让这一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状态,得以实现的,便是这个服务性管理组织——“学生中心”。
学生中心的职位
——根据育人目标需要设置
那么,这个组织究竟如何形成呢?
首先,确立固定对外称号。学生组织即是由学生组成的组织,这是一个非临时性组织,组织本身不能随意组建或撤销,一个固定的对外称号,首先保障了组织本身的稳定性,例如小学阶段的“大队委”,高等学校的“学生会”。在孩子站中央的理念下,我们确立了以“学生中心”为固定称号,以学生长为最高指挥官,以部为单位,在此基础上分设其下各个管理岗位,如校车安全部、宣传部、班级文化建设部等等。
其次,去繁易简,各个部门应当具有相当明确的职能。设置的岗位应该让学生一听就明白自己的工作性质,例如,“卫生部”,孩子们一听便明白需要督促检查校园卫生,“广播站”是负责校园播音,“体育部”需要协助体育老师上操。而现在,很多学校设置的学生组织,比如外联部、督察部、秘书处等等,这些部门的干部们是不太明白自己究竟要做什么的。有了清晰的职能目标与服务方向,孩子们才能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工作。
最后,根据育人目标与校情学情的真正需要设置岗位,减少不必要的吃空饷部门。
每一个岗位都应该具备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培育目标。例如,孩子们需要平台锻炼、展示自己,围绕“学习力”的育人目标,我们为之设置了备受孩子喜爱的部门——“小讲坛部”。校园里经常来参观团,孩子们迫切的希望能为更多的为客人们服务,展示学校与班级的各类文化,于是,我们为之创建了“小导游部”。
最终,基于育人目标与校情学情,“学生中心”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学习三个层级拓展为14个部门。
学生中心的竞聘
——激发潜能,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发展
部门与岗位确立之后,我们打破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坚持公开、平等、竞争原则,让全校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根据自身特点与岗位要求,做出自己的选择期望和要求,竞聘上岗,选拔优秀的人才做适宜的工作。
1、公布职位,自主申报。
学期初,“学生中心岗位需求表”会在学校公告栏进行公示,各个部门将待竞聘岗位的数量、资格条件在竞聘范围内公告,如“小讲坛部”招收3名主持人,负责每期小讲坛的主持工作,2名海报长,能发动其他同学成立海报组,画海报,张贴海报,4名门票长,负责宣传小讲坛信息,发放门票和礼物,维持秩序。孩子们通过比较各项岗位的要求,与自身条件进行匹配,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申报的职位。在此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在不断的思考,我可以做些什么?怎么做?
2、前期准备,自我宣传。
确立了自己所要申报的岗位之后,孩子们立即进入了热火朝天的准备工作中,充实自己在所报岗位上的专项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一张精美海报上呈现出的个人资料与竞聘宣言也能让竞聘事半功倍,一个自己DIY制作的投票箱满是诚意与精致,好的自我宣传让他们不断思考着“如何让别人更好的知道我”。
3、校级竞聘,巡回演说。
通过资格复审的竞聘者们,要在短短3分钟的竞聘演说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力争选票,而“竞争性”说白了,无论是讲自身所具备的条件,还是讲自己上岗工作的构想,都要尽最大可能显出胜他人一筹的“优势”来,在这个过程中,竞聘者在叙述与承诺中将以往的“要我做”升华为“我要做”,这是孩子们自己的决心和请求。
4、自主抉择,民主投票。
校级竞聘是孩子们的大日子,参与竞聘的选手们需要精心准备,手握选票的小选民更是慎重抉择。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通过竞聘者的演说,综合分析各个竞聘者所展现出的竞聘条件,判断竞聘者的个人素质、工作能力,并做出自己的抉择。学生干部对他们来说,从以往的“与我无关”变成了“由我选择”,大大提升了孩子们对学校管理的参与度与使命感。
5、公开唱票,公布职位。
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唱票过程结束后,将进行最后的结果公布,各部门导师与成员已然形成双向选择,如愿以偿的当选者掩盖不住面上的喜悦与满足,雄赳赳气昂昂的准备着奔赴前线、大展宏图。
而竞争的残酷性依然存在,优胜劣汰,是竞争必然带来的结果。开展竞聘活动,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能力,还在于参与者的各种心理体验与心理调整,特别是在经历了失败的阵痛之后。所以,我们也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在每次职位公布后,对那些已经尽了最大努力,结果以失败而告终的学生,都会对他的努力给予真诚的肯定与赞赏,鼓其斗志,并坦诚地指出造成失败的个中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样的指点,学生愿意接受。经过一个阶段的心理调整,绝大多数经历了失败的学生会告别过去,以全新的姿态投入新一轮的竞聘中。
学生中心的管理
——人人参与管理,人人自主管理
经历了如火如荼的竞聘上岗过程,最终,我们的“学生中心”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呢?
以2名负责督导协调工作的学生长为领头羊,带领其下的28名各部部长,协同名学生干部进行14个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这14个部门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学习三个方面展开他们的工作。
角色交换中,体会他人的不易。
当孩子们自己升华为服务管理者时,更能增强同理心,体会他人工作的不易。
在“学生中心”的日常工作中,各个部门分工有序,既相互管理又相互协助。学生长负责主持学生会议,开展政教工作,督导协助其它各部的工作;体育部负责组织大课间、安全逃生演练活动及学校大型活动的进、退场;志愿部收集了解学生的想法,并给予答复和支持......
要实现这样和谐互助的局面并不容易,今年新当选的学生长上岗时雄心壮志,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却无从着手,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热血满腔,却不知道该如何带领名学生干部展开工作”,而他日复一日的默默付出曝光于孩子们眼前时,大家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主动提出召开学生会议,一起协商策划各部门“怎么做”、“做什么”,以达到更合理的分工与布局。
工作顺利展开后,娃娃干部们感叹着“管理重在理,领导重在导,官不好当,不能硬管,要沟通,更要理解”。
组织交流中,展现特长,结识更多的新朋友。
在“学生中心”这个合作型组织内,单枪匹马无法成事,不论是部长与部员之间分配工作,还是针对广大师生展开工作,在各项管理服务中,都需要沟通交流,每个娃娃干部们在一学期的工作结束后,都会发现自己结交了很多新朋友,而利用自己的优点与特长,让工作备受欢迎的娃娃们更是收获满满。
学习部部长充满正气与号召力,一句“你坚持完成作业了吗”、“今天你看书了吗”让学习部的汇报,因为他铿锵有力的问候使每个孩子们情不自禁的展开反思。活动策划部部长心思敏捷,头脑灵活,又擅长梳理策划,采用大众海选、招标竞标等各种方式组织了多场备受孩子们喜爱的校级活动。志愿部一开始是个无人申报的第一冷门,善良友爱,凝聚力超前的志愿部部长通过她的努力,使之成为最受欢迎的部门,全体师生以做志愿服务为荣,为14个部门提供各项支持,个头小、能量大的部长深深感受到,在组织工作中,全校同学都成为了她的好朋友。
服务过程中,维持原则,增强自信。
服务是“学生中心”的宗旨,以身作则是“学生中心”的准则。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学生干部不是挂着牌子无所作为的空头司令,他们实打实的掌控着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同时,学生中心的工作不仅针对学生,老师们也在他们的管辖范围之内。例如由于实行自助餐制,五大常规部门的生活部每天都有值周学生干部督促光盘行动,如果老师有浪费现象,来到这里,学生干部可不会徇私,跟其他同学的处理结果一样,打回,吃完了再来。
历练过程中,提高总体设计管理能力。
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孩子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境,如何巧妙的减轻自己工作的阻力,如何贴心的更好的为大家服务,都是这个团队所共同面对并承担的任务。
卫生部的学生干部每天大课间利用各班的上操时间检查着校园清洁卫生情况,积攒一周的工作汇报常引起被点名批评班级的质疑,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成员们一起总结经验,拿出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在各班黑板的好办法,做的好的班级留言表扬,还需要改进的班级留下提醒,这样的办法比起冷冰冰的汇报,多了丝温暖的人情味且具有更强的说服力与时效性,各班果然反响良好。
而针对我们不拘小节的男老师,卫生部的学生干部也有自己的好办法,为了避免直接管理批评的尴尬,他们用卡通可爱的小贴纸在“桌面不洁”、“地面不净”的办公桌上开出了罚单,贴过几次后,男老师们也开始归纳整理了。
因此,我们的老师曾经笑称,在学校,最大的官不是校长,不是教导主任,而是我们“学生中心”的娃娃干部。“学生中心”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力求细致、扎实推进,结合三心三力的育人目标,努力为孩子搭建着他们所需要的平台!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