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
首页
宜都简介
宜都地点
宜都市场
宜都要闻
宜都发展
宜都天气
宜都旅游
宜都信息

家乡之美

山村的夜晚

黄凯

白天过后,黑夜就迈着坚定的步伐来到了人间。如果是在城市,必定是夜如白昼,霓虹闪烁,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摩肩接踵。而山村的夜晚,却另有一番景象。

山村的夜晚是宁静的,它没有城市的喧闹,道路上也少有来往的行人,只有那皎洁的明月挂在空中。清冷的月光照在平静的池塘上,偶尔从水面上传来几声蛙鸣。草丛里不时传来蟋蟀那清脆动人的歌声。所有这些构成了一幅宁静的山村夜晚图。

山村的夜晚是美丽的,空中的明月,挥洒着银色的光芒,给群山和稀疏的房屋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轻纱。在没有月亮的晚上,无数的星星在天空中发出耀眼的光芒,看上去就像是镶在夜幕下的钻石。半空中飞舞的萤火虫,灯笼似的一闪一灭,与星光交相辉映,带给人们无限遐思。

山村的夜晚是充实的。一盏盏电灯下,莘莘学子正在刻苦读书,不时传来琅琅的书声,像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回荡在寂静的山谷;微黄的灯光下,映照着山村妇女勤劳的身影,她们正用灵巧的双手,为更美好的生活面忙碌着。村头的大树下,几个村民正围在一起,谈着闲话,说着农事,不时有欢声笑语在山村中回荡。

啊!宁静、美丽、充实的山村夜晚。你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美丽,但是,你以独特的神采构成了城乡的另一道风景。置身于你的怀抱里,我感到无限的畅快。山村的夜晚,愿你永远那么宁静,那么美丽。

指导教师/黄小白

05/3版百校联展福建省南安市国光初级中学

家乡的米团

赵炎

北方的冬天比较寒冷,每年腊月之前,家家都会做一些食物储藏起来过冬,米团就是其中之一。

我的家乡盛产玉米,米团即用玉米面做成。方法是先取一些玉米煮成半,陈放三五天后到加工处加工——脱掉玉米的皮,再将玉米芯磨细,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掺入黍米,放至火台发酵,一两天后便可供大火蒸了。

米团也可加馅儿,馅儿通常为大豆、红枣、花生仁等捣碎搅拌而成的混合物,据说,慈禧西逃时,路过山西吃了它,回京后仍念念不忘呢。

米团大都为锥形,通体黄油油的,刚一出炉,热气腾腾,咬一口,软绵绵的、甜滋滋,让人回味无穷。

冬季的北方是天然的大冰箱,米团储藏只需置于户外而无发霉之忧,想吃时直接将其蒸热即可。北方人生性热情,米团也是表达感情的物什之一。每当邻里间有一家做好米团后,这家的女主人便会盛上若干,走家串户,挨个送去,让其他家“尝尝鲜”。邻居欣然纳之,或称做的好,让传授此经验,或指出不足,授之以技巧。过两天,另外的人家同样又会端着热腾腾的米团送来,交流经验。如此一来,家家都有了米团吃。这些米团来自不同的人家,吃到嘴里的不仅仅是各家各户不同味道的米团,更是邻里间浓郁深厚的情谊。

热气腾腾的米团,传递着人们的热情,吃着米团的人,即使到了数九寒天也不觉得冷了

(作者系山西省长治县中元外国语学校学生)07/01///6习作讲评/望乡楼

故乡的木桥

王思力

故乡一别两年多了,真想念熟溪上的那座木桥。今天,我终于又来到了它的身边。

清清的熟溪水把环如壶的壶山古镇一分为二,而木桥又把这两半古镇联成一体。远望木桥,如同一条水上长廊。盖着青瓦的桥顶,把木桥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中段突兀地高出一个亭子般的屋顶,檐牙高啄,翼然欲飞。整座桥古朴而不呆板,匀称而不单调,无处不闪烁出智慧的光芒。

我拾级而上,踏上木桥。桥身全是木的,桥顶的瓦分为两层。中间部分,顶部突出高耸,八根大柱的上方都刻着浮雕:梅花鹿的头藏在树叶里;狮子的头向着河面,正在倾听水声;盘坐在莲花上的菩萨正对着来人——可惜菩萨的脸已被砸毁了。

从桥上往下看,桥墩的头是尖的,尾是方的,正如一只渡船。站在西侧桥墩的上方,恍惚间,“船”将载着你缓缓前移。再往左右望去,整座桥仿佛悄然上行……日头偏西,木桥连同桥上的人都清晰地倒映在水里,人在桥上走,影在水中游。

桥下看桥,另有一番情趣。桥墩是用青石条一层层砌起来的,恰似一柄巨斧。十墩九孔,桥墩上层层叠摞着大圆木,中间架着八九根两人才能环抱起来的巨木。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圆木上竟看不到一只铆钉。因为这座百余米长的桥全是用一个一个的木榫连接而成的,就连一枚小铁钉也找不到。更为奇异的是,在桥上走,你听不出脚步声;在桥下,脚步声却十分清晰而响亮,若是单车骑过,那更是响起一串惊雷。

故地重游,勾起了我多少回忆!多少时光,我背着书包,天天从这儿经过。我曾和小伙伴们一起迈着大步量过桥长,可是谁也量不准;我们曾惊诧于我们几个人还围不拢的大圆木,曾议论过桥下究竟是哪个神仙丢下的战斧;我还曾张着嘴听那一阵阵由远而近的“雷鸣”;曾站在桥上,看那“船”缓缓移动。我总认为“船”会驶过秧苗青青的田野,驶过开满野花的大山,把我带到一个美丽而遥远的地方。

木桥,就像一首诗,叫我百读不厌,我每次登临都有新的体味,新的思索,新的发现。

(作者系湖北宜都市外国语学校学生)

简评

这是一篇行文流畅、富有诗意的说明文。作者采用了由远及近的游踪顺序,先从远处用描摹性的语言勾勒出桥的形状之美,站在桥中,重点说明桥的质地、结构和具体的形状。在作者笔下,桥与环境相辉映,与童年相沟通。叙述时,作者巧妙注入了自己的情感,语言形象生动,不乏诗意。木桥,就像一首诗,说明文的形象美在该文得到体现。

(周远喜/荐评)08/12///4习作讲评/望乡楼

骆鹏

如果您喜欢,请给予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duzx.com/ydtq/109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