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
首页
宜都简介
宜都地点
宜都市场
宜都要闻
宜都发展
宜都天气
宜都旅游
宜都信息

宜都市十里铺村生态建设规划

宜都属于宜荆组合都市区,是鄂西生态文化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位于陆城镇,紧邻镇区,与枝城相距8公里,到宜昌60公里,长阳40公里,五峰60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显著。

项目规划范围为陆城镇十里铺村,规划面积为公顷。

文化资源

一、红色文化

宜都市烈士陵园:前身为宜都烈士纪念塔,年,原烈士纪念塔迁建龙山风景区,年更名为宜都市烈士陵园,年建了革命烈士纪念馆。

英烈故事:宜都市是著名的老苏区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发祥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无数宜都儿女投身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宜都共有位英烈光荣献身。

十里铺村“烟担包”:年5月26日发生在十里铺“烟担包”,凶残的日军对手无寸铁的村民枪击、棒杀、火烧,残忍杀害我同胞51人,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烟担包”惨案。

二、历史文化

“云盖寺”“仙帝庙”历史文化。

三、农耕文化

基地内农业种植规模遍地,有柑橘、油菜、水稻、玉米、茶叶等。

主题定位:寻找红色记忆,醉美诗画田园

功能定位:打造宜都市城郊休闲观光农业公园

——寻历史、展文化、观花海、享农趣。

总体策略

生产: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农业农村为基础,通过要素、制度和技术创新,让农业与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和电子商务等有机整合、紧密相连、协同发展,并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催生出新的业态和模式,设施农业中有工业,加工体验有服务业,休闲农业中有旅游等,构建全新产业价值链。

生活: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健全长效保洁机制、持续创建达标村和示范村为重点,大力实施“通、净、绿、亮、文”等5项工程,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文明乡村”。

生态:注重可持续的乡村绿色发展模式;

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尊重田、塘、梗、丘、园、林、路等生态要素,打造山水与休闲宜居一体的生态网络;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凸显村镇特色,统筹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

文化:融入地方文化,注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文化展现地方特色,承载着当地的历史记忆与感动。美丽乡村更需要融入文化底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产业定位

总体规划

规划结构:一心、一带、六区

一心:游客服务中心

一带:休闲旅游体验带

六区:配套服务区、革命教育区、花海休闲区、农耕体验区、现代工业区、

生态居住区。

总平面方案

鸟瞰图

重点区域规划

总平面图

鸟瞰图

结构图

游览线路图

红色文化游览路线

依托已规划的健康循环道作为红色文化旅游路线,窜联以烈士陵园、红色文化馆、抗日英雄纪念碑、文化景墙等红色革命文化为景点的旅游路线。

乡村休闲游览路线

依托景区主要旅游环线串联各个景点,景点有:休闲农家乐、桃花源、儿童乐教区、休闲渔业、生态湿地、花溪漂亮、花海民宿、浪漫花海、特色果园、森林氧吧、农事体验区、特色采摘、茶园、农耕文化馆、农贸集市。

入口景观区

入口景观区主要承载引导、服务、游憩、集散等功能,丰富游客中心的功能的多样化和游客活动模式的灵活性,用交互式和静态展示的方式来加强兴趣。用景观步道和滨水栈道串联起桃园、农家乐等休闲娱乐空间。

游客服务中心效果图

休闲观光步道

田园观光区

在田园风光区设置有机蔬菜、特色水果以及农家菜馆民宿,业体验区内原生态、原生活、原生产等乡村元素;同时重点打造农民创业园,以现代农业和农业科技两方面入手,从而加强自身经济竞争优势。

健身广场效果图

健身广场效果图

“红色文化馆”、“烟担包纪念馆”,宜都市烈士陵园,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大院,规范党建活动场所,建设集村史文化、红色教育、党建示范、乡村旅游和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烟担炮平面图

烟担炮效果图

烟担炮立面图

千亩花海百亩海棠区

利用自然水体和人工湿地连成特色生态湿地景观带,发展有机渔业及相关特色餐饮,其次重点打造千亩花海百亩海棠,将海棠作为造景素材,与地形、水体、建筑等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主题分区,并且合理规划游线,布置海棠花道、婚庆摄影花境民宿等特色景观点,从而加强游客吸引力。

生态湿地效果图

千亩花海效果图

农耕文化区

依靠十里铺村现状资源,结合农耕文化,发展休闲农业,重点打造农事体验及有机蔬菜和特色水果采摘,规划农耕文化馆,农贸集市,展现农耕文化及传统文化,并带动经济发展。

休闲茶室效果图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duzx.com/ydtq/117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