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裳顺兰止,水木湛清华”。9月1日,怀着对前沿知识的渴求、对一流名校的仰慕以及对一流大师之向往,我有幸随着其他50余位学员在中共宜都市委组织部悉心组织下来到这所令莘莘学子魂牵梦萦的百年学府清华大学。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但通过体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感受“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领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清华精神以及近距离接受名校大师的精心讲授,还是使我受益颇丰。现结合个人的学习与乡镇的实际工作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清华所学:做好乡镇工作,应强化理论学习
这次培训上孙立平教授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解安教授的《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热点问题分析》、张世贤教授的《新形势下地方经济对策》以及叶卫平教授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等几个专题都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国家现行的大政方针做了精辟的理论解剖。而乡镇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上级的各种方针、政策、决策、部署,都要依靠乡镇来具体落实。乡镇干部直接面对面与群众打交道,“上面千条线,乡镇一根针”乡镇这一级起着“接收器”与“发射站”的作用。乡镇干部,尤其是乡镇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方法、领导艺术取决于自身知识的深浅、宽窄、多少。要提高工作能力,提高自己的素养,拓展知识面,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必须加强学习、主动学习、经常学习。特别是在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乡镇干部只有在全面吃透了党的大政方针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开展基层工作。因此加强理论学习,自觉运用党的先进理论指导具体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二、清华所思:做好乡镇工作,应强化组织领导能力
通过李真顺教授的《领导者语言表达艺术》、张学政教授《领导艺术与人文修养》、催国文教授的《易经与领导智慧》三个专题,我们较为系统学习了关于领导的基本知识,领导力的本质和内容,学习了领导的语言艺术,重点体会了领导的综合素养,除了身体、知识、能力等方面素质外,还要具备相应的人文和心理素质。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我也深深体会到在基层管理岗位,相比业务水平和技能,稳重的性格、谦逊的态度、干练的作风等内在修养更重要,同时要有意识培养锻炼表达交流能力,归根结底领导艺术首先是做人的艺术。通过生命科学和社会学分析,我们了解到压力是从业者乃至每一个社会人面临的普遍现象,压力的外在表现就是情绪和生理问题。自我情绪管理的关键在于调压,主要措施就是调整工作生活节奏,面对和接受自我。
三、清华所悟:做好乡镇工作,应强化法治理念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通过孙立平教授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姜平教授的《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学习,也让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当前人民群众的法治思维日益觉醒,维权意思不断加强。使我懂得在工作中要学法、依法、守法并用法律武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正确处理矛盾的能力。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在以后的工作中一是要坚持用制度规范法治乡镇工作,如加大对村两委干部权力清单执行监督力度;二是坚持从法治的角度创新用人机制,在干部选用的任前、任中、任后体现法治因素;三是坚持决策机制的民主化和制度化,建设法治乡镇,提升计策水平;四是、坚持日常事务办理法制化。法治和人治的重要区别在于社会管理治理不因领导人的改变,因此严格依法办事、推行依法执政。
四、清华所得:做好乡镇工作,应强化思维创新
乡镇是基层工作的最前沿,基层工作直接面向群众,各种矛盾相对集中,是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同样乡镇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经济进入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爬坡过坎紧要期的时候,怎样提升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也是摆在领导干部前的重要课题。姜平教授的《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一课让我深刻思考了我镇的实际。我镇位于城郊的特殊位置,镇域经济实力已经踏入全省百强,但如何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招商引资困难的背景下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综合排名持续进位,如何调整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开拓农民增收新途径,如何解决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综治维稳问题?这些都需要乡镇领导干部具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维。思维方式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有创新的思维,才能有创新的实践,才能有锲而不舍的追求和创造。
带着所学、所思、所悟、所得,告别了清华,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一周的学习时间很短暂,还有许多新的知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加强学习、改进学习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带领姚家点镇推进“四区”建设,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做出更大的努力!
(本文作者系姚家店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著名的白癜风医院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