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
首页
宜都简介
宜都地点
宜都市场
宜都要闻
宜都发展
宜都天气
宜都旅游
宜都信息

江南忆,忆江南,然而到底何处是江南

白癜风那里治的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忆江南三首》中的首词,提纲挈领的总写了他对江南美景的追忆,通过运用比喻和映衬的手法,对日出和春天背景下的江花与春水描摹,生动地描绘出了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最终不禁发出“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

江南风光

江南,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词。说它普通,是因为与岭南、关中、云贵、西域等一样,属于一方地理名词。说它特殊,是因为它蕴含着美丽、文气与富庶,成为被世人所不断向往和憧憬之地,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寻常百姓为之倾心。

也正是因为如此,自古以来“江南”一词的内涵捉摸不定的,很多时候并不是专指人们所熟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杏花春雨江南”。在阿越的理解中,“江南”一词,至少包含了地理、行政、人文三重内涵。

地理上的江南

随意摊开一幅中国地图,首先闯入眼帘的必然是两条由西向东蜿蜒的蓝色巨龙,它们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两大母亲河——长江与黄河。在早期当下用来表示河流的“江河”一词,是它俩的专用名词,“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所以自古以来,“江南”一词中的“江”,在没加限定词的情况下,都指长江。

中国地形图

从“江南”一词的字面意义上讲,凡符合“长江以南”这个条件的,都有可以被称作“江南”。可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由西往东奔腾近万里,江岸往南数千里皆为华夏,“长江以南”所包含的范围太过广大,是故又按自然条件的不同,将其分成了岭南、云贵、江南三大地理单元。

“江南”作为地理单元,指长江中下游南岸流域及其周边自然条件类似地区,其范围北起长江沿岸,南抵五岭山脉,西接云贵高原,东到东海之滨,大致包括今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上海四省一市,及苏南、皖南、湖北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

地理江南的大致范围

无论是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这“江南三大名楼”,还是九江、无锡、芜湖、长沙这“江南四大米市”,其中的“江南”都指地理上的江南。江南丘陵因此得名,央视天气预报同样对这一地区以“江南”相称。

有些学者从典籍中的记载出发,认为地理上的江南在历史上指代的范围,有一个从荆州到扬州的变化。表示江南在早期指长江中游以南、南岭以北的这一区域,即今天的湖北中南部至湖南一带,并称这是学界共识。

“魂归来兮,哀江南!”——《楚辞·招魂》

“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湖、江南,荆王君臣亡走东服于陈。”——《韩非子·初见秦》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史记·货殖列传》

以上只是他们为论证这一观点,而引用的部分典籍内容。

滕王阁夜景

但显然忘了,“江南”一词早在战国以前就已存在。《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庄王围攻郑国,受不住的郑襄公袒胸露腹以牵羊礼出降,降表中有“其俘诸江南以实海滨,亦唯命”一句,这是“江南”一词最早见于文献。这个与东海之滨相对应的“江南”显然是指地理上的整个江南地区,而非楚国的江南部分,因为无论是郑国还是楚国都往吴越两国流放过罪犯。

更忘了,衡山、九江、豫章、长沙四地在秦末汉初是郡级行政单位,而江南不是,将其与前四个并列实属乱入。参见《史记·货殖列传》对西楚的断句,南楚地域的正确读法应当是“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即南楚包括衡山、九江,以及江南的豫章、长沙四郡。至于东部的会稽郡、鄣郡因为被列入了东楚,才没有出现。

此外,东汉学者、史学家赵晔,在其编撰的《吴越春秋》中,就明确的将地理上位于江南东部的江东地区称为“江南”:“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之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之上,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岳阳楼

因此以地理划分,自古以来“江南”所包含的区域是相当稳定的,极少有外延或内缩。可以说不管你见或不见,明不明白,理不理解,地理上的江南一直在那里,几乎从未有过改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六朝,及南宋被称为江南政权,正是基于地理上的江南。庾信也据此写就了伤悼梁朝灭亡、哀叹自己漂泊身世、寄托故国兴亡之思千古名篇——《哀江南赋》。

行政上的江南

虽然有人对《史记·货殖列传》中“南楚”条的断句断错了,但有一点没错。“江南”作为地理单元同时,也曾被用作行政区划名。

首先将“江南”一词用在行政区划上的,是开权臣篡位之先河、“伟大的改革家”、改名狂魔——王莽。自他成为“假皇帝”的元始五年(5年),经过数年努力终于将全国一百多个郡的郡名几乎改了个遍,一千五百多个县的县名也改了一大半。当时属于荆州南郡的夷道县(今湖北宜都市),被更名为江南县,这是“江南”作为行政区划之始。惜乎,这个江南作为行政区划名的首秀,级别太低,配不上地理上的江南不说,存在的时间还极短,东汉建立后就改回了原名。

唐代江南道辖区

此后数百年间,政区图上再无“江南”一名。李唐代隋后,鉴于疆域过于辽阔,州县二级行政制度难以适应,于是唐太宗在贞观元年(年),下旨分天下为十道,其中就有江南道。这是“江南”一词第二次被作为行政区划名,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最初的江南道辖境包括今贵州、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上海,及苏南、皖南、鄂东南地区,几乎将五岭以北的唐朝所辖江南地区都囊括了进来,幅员巨大。随着社会的发展,道由监察区逐渐成为实质性的一级行政区,如此庞大的地域,管理上相当困难。最终,唐玄宗在开元二十一年()宣布将江南道分为江南东、江南西、黔中三道,分别进行管理。江南东西两道的辖境合在一起,大致与地理概念上的“江南”等同。

安史之乱后,唐朝步入节度使林立的中晚唐时期,道级行政单位解体,被藩镇所取代。江南东西两道,又被划分为不同藩镇。其中江南东道则衍生出浙西、浙东、福建等镇,道名消失;江南西道衍生出湖南、宣歙等镇,其余仍称江西,算是“江南道”的孑遗。对了此时的江西辖境已与后世相差无几了。

两宋时期的江南东西路

北宋成立后,撤销藩镇,学习唐朝在州之上设立一级行政区划——路。宋太宗至道三年(年),分全国为十五路,江南再次成为以及行政区划名,辖境大致包括今江西全境、皖南、苏南及鄂东南各一角。天禧四年(公元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江南西路,其中江南东路曾短暂更名为江南路。

清顺治二年(年),南明弘光政权覆灭,清朝的统治区推进到长江以南,随即宣布废除南京的国都地位,以原明朝南直隶地区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后改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为江南省。这是江南最后一次成为行政区划。

无论是明朝的南直隶,还是清朝的江南省,皆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之地,长久合在一起不利于朝廷统治,于是当基本统一全国后,开始策划江南省分省。顺治十八年(年),将江南省的政务一分为二,交由两大布政使衙门管理,东称“江南右布政使司”,西称“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乾隆二十五年(年)江南省正式分省,定江宁府为江苏省省会,安庆府为安徽省省会。

清代江南省

至此,“江南”一词作为行政区划名,消失在历史时空中。大致来看“江南”作为行政区时,有一个明显的由西向东迁移历程。为江南省时,已经突破了地理上江南的范围。

人文上的江南

当下提及江南,跳出脑海的首先便是才子佳人、富庶水乡、繁荣发达等赞誉之词,这更多得是从人文角度考量的结果。人文江南比地理江南范围要小,同时也不完全重合,从地理江南道人文江南,有一个缓慢的迁移过程,这也是造成很多人认为地理江南范围有变动的根源。

长江与黄河同为华夏民族的两大母亲河,在人文史的早期可以与黄河流域的并驾齐驱,比如新石器时代,江南地区就诞生了可以与中原地区相媲美的河姆渡文化及良渚文明。但受限于环境因素,随着中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末期爆发,江南地区就显得暗淡无色了,以至于被认为是瘴疠盛行的蛮荒之地。《史记·货殖列传》就以“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相描述。是以秦汉以前,典籍提到“江南”,更多地是因为地理需要,而非出于人文因素。

采莲场景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格调清新,语言简洁,意境优美的在汉乐府民歌《江南》,可以说是人文江南的发端。

从三国时期吴国对南方的开发,到东晋时期因战乱而衣冠南渡,再到南北大对立时期的南朝,数百年的分裂使得江南的人文气息越来越浓厚。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因缘际会书写下兰亭序的书圣王羲之,开创山水诗派的谢灵运,将山水诗推上新高度的宣城太守谢朓,中国现存最早诗文总集《文选》的主编人昭明太子萧统,以及前文提到的《哀江南赋》作者庾信,无不为江南人文气息的提升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论是禹贡九州,还是两汉时期的十三州,地理上的江南都被分置于荆扬两州之下,西部的两湖地区属于荆州,东部的其余地区归于扬州。因六朝皆定都于建业/建康(今南京),东部的开发优于西部,加上被称为江南政权的六朝核心统治区域位于东部。故“江南”一词在人文上逐渐出现“扬州”压倒“荆州”,常常成为对以今天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的代称。

扬州辖境

六朝时期大量的移民进入,促成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文化的昌盛。但此时的江南,不管是经济上还是文化上,依然无法与关中、山东等北方地区相抗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的出现,才给人文江南的壮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隋唐以后,江南的财赋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运往北方,供养全国。经济的发展使得书院在江南各地拔地而起,为科举培养了储备大量人才同时,也使江南文脉得以追赶、超越北方,以至于北宋时期出现了科举南北之争。在经济与文脉的促进下,小桥流水人家的温婉江南风情显现,以至于当过苏杭两地太守的白居易念念不忘,而韦庄更是发出了“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的感叹。

这一时期,人文江南相对于地理江南向东收缩的同时,也突破了地理江南的界限,跨越长江天堑,将位于江北的扬州,及其以东的沿江地区收入囊中,成为吴越文化、江右文化、扬州文化的大集合。

西湖夜景

随着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江南的经济、文化进一步得到提升,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盛况。伴随而来的是文化江南的内涵再次塌缩,两浙西路、两浙东路及其周边的建康府(今南京)、徽州、扬州等构成了新的人文江南核心区域。

两浙西路辖临安、平江(今苏州)、镇江、嘉兴四府,常、湖、严三州,及江阴一军。

两浙东路辖绍兴、庆元(今宁波)两府,婺、温、台、处、衢五州。

这一时期的人文江南大致同两浙互为表里,与现在的吴方言区多有重叠,并已具备独特的经济、文化象征意义,以吴侬软语形容江南正是因此而来。

明朝建立以后,原两浙西路惨遭分割,下八府中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等四府直隶南京,剩余的杭、嘉、湖、严四府,与浙东七府合并,组建浙江布政司,今天江浙两省的边界正式奠定。

然而,明朝对浙西的拆分,并没能割裂同文同俗的两地,反而因当地在素称发达的农业基础上,发展起蓬勃兴盛的工商业,进而给史学界留下“资本主义萌芽”这一重要命题,促使原浙西及其周边地区各府人员往来更为密切,文化更为昌盛,成为进士最重要的来源地。以此为契机,文化江南的内涵进一步收缩,下八府及其周边的南京、扬州、徽州、绍兴、宁波成为了这一时期的江南核心范围,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水墨江南正式登场。

水乡古镇美景

时至今日,这一地区依然是经济冠绝全国,文化昌盛,教育发达的首善之区,近现代至当代,走出的文化名人同样不可胜数。实力雄厚的经济基础与灿烂悠久的文化积淀相结合,使得人文江南具备了全国层面的经济、政治、文化影响力,成为国人心目中人人向往的梦里水乡。

阿越说

通过梳理,我们不难看出,“江南”一词至少存在地理、行政、人文三重含义。行政江南这重含义随着江南省的撤销,已经随风消逝。地理江南这个广义上的“江南”,范围一如既往的相当稳定。

苏州园林

这真变化多端,也令人如梦如幻,难以捉摸的是人文江南这个狭义上的江南。历史上,与人文江南这个文化品牌一步步壮大相伴的,是其内涵的一次次塌缩。现如今“小桥流水人家”的“杏花春雨江南”,其核心区域大致包含苏南五市,浙江北部五市,及上海全境,至于其边界估计没人能说清楚。

即便范围已经如此之小,网上还有要收缩人文江南内涵的呼声,打算将它限定在苏锡常、杭嘉湖这太湖流域六市,乃至将它打造成苏锡常的专属名称意图。

所以各位看官朋友,您心中的“江南”,又在何处呢?#记忆中的江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duzx.com/ydxx/121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