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资质改革,老生常谈。自去年年末起坊间就一直传闻建筑资质改革的问题,时至今日政策还是迟迟没有下来。虽说政策没有正式落地,但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这期间尤为重要的是工程造价资质的取消、施工劳务资质改为备案制,到目前三级资质已经停止审批了。在这煎熬的一年多中建筑企业以及想布局进入建筑行业的企业主们都在做什么,接下来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在政策改革的情况下,建筑企业该何去何从?
据小通了解到,目前北京的建筑企业大多数做的就是以下三件事。分别为:资质升级、资质收转以及资质剥离,接下来我们一一解读。
首先资质升级,其实这一点不论有没有政策都会有企业去进行升级,毕竟高等级的资质可以接更大的工程嘛,这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在此也就不过多赘述。但有一点要着重提一提,犹豫此次改革征求意见以及坊间传闻也一直都在说资质等级有变化,体现在二级、三级资质合并为乙级资质,一级资质变为甲级资质,而且可能还会需要人员的业绩,如果需要那么资质升级就是会变得相对困难了一些。虽然没有确定下来这是不是最终的版本,但有不少的企业已经开始布局了,避免政策下来之后出现升级困难的问题。
其次是资质收转和资质剥离,这两点需要放在一起说,我们要知道资质是不可以直接交易的,所以说是资质收转其实就是公司之间的收转。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进行资质剥离和资质收转呢?其实还是和政策有关,由征求意见可知此次改动许多资质将会面临取消合并,就拿钢结构来举例子,钢结构是要取消的资质并入建筑总包里。可以理解为现有的钢结构资质等政策正式落地直接换取建筑总包资质,那么既有钢结构又有建筑总包资质的建筑企业就会选择把钢结构资质剥离出来,这样等政策正式落地后就有两个建筑总包资质了,要知道建筑总包资质的价值可要比钢结构资质大多了。但是由于目前这些消息都是征求意见以及坊间传闻所以不到政策正式落地那一天谁也不确定到底是什么样的执行方案,所以才会有很多建筑企业进行资质剥离,而有些建筑企业则看重这些资质的“升值空间”选择收购一些资质为以后做战略布局。
政策改动往往会让一个行业产生剧烈的动荡,就如教育行业的整顿,龙头企业也都被迫转型,有些转型成功继续生存,有些则被时代所淘汰。至于政策的具体落地时间我们谁都没有办法确定,建筑企业现在能做的就是为以后做战略布局,相信阅读通篇的你已经了解到此刻形式的严峻。我们不做的准备其他人早已筹备妥当,应未雨绸缪,不被时代所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