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现在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供给侧改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那么,“供给侧改革”是什么呢?主要有七点:
一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是优化产权结构,使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
三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
四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
五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
六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
七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2.农业为什么也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很高,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符合农业发展规律。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指明了方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国家通过重新调整原有的和制定新的政策措施,使农业内部结构适应农业发展的新环境新要求,使农业发挥更大经济社会生态功能。这也是农业自我适应和自我修复过程。因此,农业供给侧改革是符合农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3.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容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已作出全面部署,为了落实这些部署安排,农业部提出了要突出抓好“六优化、一巩固”七大工作内容:
以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
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优化产业体系;
以推进节本增效为重点,优化生产体系;
以提高资源环境匹配度为重点,优化区域布局;
以发挥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为重点,优化经营体系;
以治理和修复农业生态环境为重点,优化资源利用方式;
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为重点,巩固提升产能。
其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优化产业体系,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农业效益。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使农民获得更多增值收益。
二供给侧改革给休闲农业带来的机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的关键,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农业供给侧改革也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六大发展契机:
1.国家政策迎东风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将成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一轮发展的强大支撑: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大篇幅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要求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强化规划引导,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着力改善休闲旅游重点村进村道路、宽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设施。
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和宜游宜养的森林景区。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振兴中国传统手工艺计划。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
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三个文件中,都强调要加强规划引导,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乡村精准扶贫,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农业部会同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规范休闲农业的用地政策。
特别是年农业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十一部委联合印发《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在用地政策、财税支持、拓宽融资、公共服务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
年财政部和农业部还专门安排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示范项目,以及发改委和农业部等部门实施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百千万”工程中,都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重点支持内容。
2.地方措施给保障
这些年,各地政府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农村的水电气和通讯等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科教文卫保等社会事业水平明显提高,这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各地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新兴产业,编制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创设发展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公共服务,创造发展条件。通过加强规划引导、研究制定政策、加大品牌培育、强化公共服务、加强宣传推介、注重部门配合等,有力地引导和推动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约有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均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定位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优先发展,为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大多数省、市、区从当地实际出发,根据“十三五”发展的新要求,制定完成了《休闲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还联合制定了《京津冀休闲农业一体化发展规划》,共同引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成为三地农业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山东、上海等地积极联合当地发改局等十多个部门出台《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意见》,值得各地借鉴;
吉林省在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时,配套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探索了休闲农业用地问题解决途径;
陕西每年从省财政专项中列支多万,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省级明星村,在公共设施完善、人员培训、宣传推介等关键环节给予扶持,带动了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开辟了支持+扶持的新路子;
厦门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意见,对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省及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将分别奖励3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奖金。
年我国人均GDP超过美元,未来20年,我国人均GDP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预计居民人均年休闲旅游将超过5次,全国休闲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80亿人次,呈爆发式增长态势。特别是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优化调整,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实,以及2.5天弹性休假制度的实施,休闲观光大众化、家庭旅游普遍化必将成为拉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3.市场需求展宏图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态势良好:
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亿元,从业人员万(其中农民从业人员万),带动万户农民受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日益成为了富裕农民、提升农业、美化农村的朝阳产业。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迎来巨大的发展良机。
年我国人均GDP超过美元,未来20年,我国人均GDP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预计居民人均年休闲旅游将超过5次,全国休闲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80亿人次,呈爆发式增长态势。特别是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优化调整,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实,以及2.5天弹性休假制度的实施,休闲观光大众化、家庭旅游普遍化必将成为拉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4.资本投促推落地
农业部发布了《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支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担保机构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服务力度,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鼓励符合条件的休闲农业企业上市,探索新型融资模式,鼓励利用PPP模式、众筹模式、互联网+模式、发行私募债券等方式,加大对休闲农业的金融支持。
随着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求的增多和升级,城乡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休闲旅游经济呈现巨大的市场潜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日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治疗皮肤病医院哪家最好南昌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