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宋应星《天工开物》称“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苏作以追求雅、精、细、巧而著称,苏人细腻、温润、灵秀,在追求器物的极致技艺中摆放心灵,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身处现代的苏州法院法官们,背靠两千余年姑苏人文底色,切磋琢磨,兼容并蓄,磨砺诚敬之心,滋养包容品性,在时代新气象中成就了向往精益求精、允公允能的独特气质。
深耕
手艺人“娴于一技”,往往坚持自己的一脉精神,择一事而终一生。沉心方可细作。苏州工业园区法院民二庭副庭长王贤成从事破产审判工作已有二十余年。“办理破产案件是一个与难解之人、与棘手之事反复打磨的过程,耗费很大的心力和劳力,更需要耐力和持久力”。企业破产法律体系繁复、程序繁杂,既有合同、公司、建设工程等民商事实体法,又可能与刑事交叉,还与诸多行政审批事项关联,经纬交错,唯多年潜心一域,在无数次法律条文、解释和现实的来回穿梭,才逐步炼就资深破产法官精湛的技艺。
“贡艺必精苦,用心必公平”。房地产企业太谷公司破产重整案中,他下足绣花功夫开展细致工作,历时数年,召开债权人会议3次,指导制定了涉及经营权人、建设工程债权人、银行债权人等诸多复杂权利人群体的2万余字重整方案,协调推动了通过共益债续建工程并验收、税务政策适用、建筑工程安全评估第三方论证等繁复事项,殚精竭虑、精妙平衡,妥善化解了耗时八年的矛盾难题。
见广大于精微。吴中舟山核雕,“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善于发现角度、方寸转换间见天地。法官也十分注重在细微处找寻转机,“无中生有、以小见大”。苏州尚科光学有限公司原是一家以生产隐形眼镜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资金链断裂,被执转破进入“无产可破”的破产清算程序。承办法官指导管理人发现公司医疗器械特许经营资质和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具有特有价值,随即转入了重整程序,盘活企业资产,全体债权人清偿比例也相较原清算状态下大幅提升。
顺势善成。深耕一域绝非固步自封,苏式园林布局讲究借景、借势,善取园外之物成园内景深。这样的理念也被融入法官的司法智慧中。明鑫环保科技公司破产重整案中,办案团队放眼全局、顺势而为,主动延伸对接府院联动工作机制,通过所在功能区板块招商渠道,将破产企业在建工程资产处置与所在区域产业政策和城市更新需求无缝对接,不仅处置的快,也处置的好,案件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得益彰。
广纳
明王士性《广志绎》说:“姑苏人聪慧好古,亦善仿古法为之”。苏作善吸收他人长处,博采众长而不失其本,不断创新创造。如今,身处司法守护创新的一线,知识产权法官与技术靠的最近。知识产权法官专业能力的提升,不仅在于对创新保护法律司法政策的与时俱进把握,更在于不断走出知识储备的“舒适区”,拓宽技术视野,增加自身对于许多新技术底层逻辑的把握能力。
在园区法院青研会“FollowMe”课堂上,从区块链存证技术内涵、应用场景再到法律审查,园区法院知识产权庭长张继红侃侃而谈。保持敏锐性和开放度,对本域外学科知识,善于吸收、理解并为我所用,成为一名知识产权法官不同寻常的成长之路。去年4月,园区法院还联合园区科技创新委员会挂牌成立“知识产权纠纷协同调解中心”,引入专家智库“为虎添翼”,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提供专业意见和技术支持,使法官在解决纠纷过程中专业能力得到更加提升。
善开生面,独创一格,而使苏之巧甲于天下。苏式匠人善借良器之力而探求解决问题之道,明清时手艺人自创钢丝手工锯“拉花”制檀香扇面镂空纹样如是,如今园区法院金融审判打造“立审执”一体化数字平台亦如是。在数字经济的时代,以数字化手段延伸法官的裁判能力,成为助力法官解决案多人少矛盾的有益之道。作为第一位使用该系统的法官,金融庭的方瑜印象深刻。银行代理律师通过一体化平台,将同一金融机构为原告的批量案件证据材料、起诉状等批量上传、批量立案申请,法院通过平台批量庭审排期,并于同一日进行要素式审理,极大提高了法官审理案件的效率。平台上线以来共审结件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从年度的.65天缩减为64天。
内省
日益精进的背后,是不懈的精神自觉和自省,是始终专注本源初心的自我观照。司法裁判从外在看,是全面细致的事实调查,一门严格遵循逻辑三段论标准的“技术活”,但深究视之,裁判文书字面之下印透的是裁判者内在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从就案论案的青年法官到深谙裁案之道的资深法官,法官的成长提升,恰如《礼记大学》中所言,“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与学生教授课程,给工业园区法院法官们一个教学相长的良机。
年6月始,园区法院与苏州大学法学院联合开办了案例教学体系化课程“模拟案例”,由法官们带着实践中的案例和生动的司法经验,走进法学院的课堂。“把办案过程讲出来,和办一个案件还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在完整复盘案例的过程中,再次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梳理和回顾“。园区法院民一庭庭长胡志清开设的模拟案例第七课《以物抵债中让与担保裁判问题》,以开放式法官会议的形式让学生深度参与,其中商用房屋共用人屋顶广告牌收益案,引发了学生们的热烈参与和积极讨论。在教授过程中他深切感受到,“所谓‘教后知困,知不足’,在准备课程和讨论观点时,通过再次回顾提炼法官会议讨论时的各种意见,反思剖析当时的裁判思路,深化了对原案件裁判中价值理念的理解”。
对于法官而言,办案日益增多,则越发体会,办的不仅是案件,更是别人的人生。当某叔侄房屋产权权属案中的当事人和亲属送来锦旗时,承办法官园区法院少家庭的刘洋内心是欣慰的。在这起叔父与侄子房产之争纠纷中,他不满足于就合同等表面证据的形式审查,秉持追求实质正义之心,对众多亲属、房屋出售方等方方面面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还原了10年前叔父委托侄子在家乡置业的事实真相,定是非曲直,还当事人一个明明白白的道理,保护了年迈叔父及其智力受限的妻儿的合法权益。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岁月打磨了年少气盛的棱角,沉淀下早已融入骨血的温润,慢慢绘织了一幅幅好法官的形象。在苏州工业园区这片创新热土上,作为见证者、奋斗者和守护者的法官们,在数以万计的寻常百姓案件中,经年累月,默默坚守根本,臻于佳境。
原标题:《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