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
首页
建筑业介绍
建筑业发展
建筑业历史
建筑业前景
建筑业分类
建筑业资源

正确看待建筑的美与丑

近年来,媒体对“丑陋建筑”的报道非常之多,使其一度成为热点事件。很多建筑类网站针对丑陋建筑的评选活动也推动了这一热点的发展,导致大众将丑陋建筑的出现当作当代建筑的乱象,以至于波及建筑界的从业者。笔者认为,对于当代的“丑陋建筑”或“丑陋艺术”,应该正确地看待和理解,并给予其正确的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美与丑其实是相对的。人们可以把美与丑置于一个坐标轴的两端,从丑(负轴向)到美(正轴向)形成一个整体。如此,在美和丑中间存在一个非美非丑的普通状态或者中庸状态,这便是当代城市中大部分建筑物所处的位置。

美国?弗兰克·盖里?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大部分建筑之所以显得平庸、丑陋,笔者认为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建筑物没有明晰的层次感、违背形式美规律或者形式过于具象和表面化。这类建筑因此被评为庸俗且丑陋的建筑。第二,建筑物的意义不被大众所认同或者被大众误读而导致差评。由此,可以将当代国内的“丑陋建筑”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建筑设计师或者甲方赋予建筑物特殊的意义,但这种特殊意义并没有普遍性,不能被大多数人所认同,从而被大众评价为丑陋建筑。当建筑设计师或者甲方过于迁就建筑形式的象征、隐喻意义或特殊目的时,就必然会出现牺牲功能或者忽视功能的情况,从而造成建筑功能的紊乱。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在建筑师或者甲方的逻辑里,这类建筑物的形式和意义是自成体系的,但是当其意义被大众抽离之后,就只剩下了没有意义的形式,给人丑陋又不实用的感觉。德国美学家西奥多·里普斯(TheodoreLipps)说:“凡是我们投进了对生命无价值或否定的东西,投进了冲突、缺陷或匮乏的东西,这就是丑。”这一观点就能够与上述状况契合。

法国?柯布西耶?朗香教堂

第二种,建筑缺少意义而被大众根据其形式进行不恰当的联想,赋予一些建筑设计者或甲方未曾料到的“意义”,而且这种意义往往是负面的或不成立的。这就是大众对建筑物的误读。如果大众对建筑物造型的联想是积极的,对其评价自然也是好的,如被称为“鸟巢”的中国国家体育场和被称为“小蛮腰”的广州塔等。反之,大众若对建筑物的意义产生消极的联想,则会将其评价为丑陋的。

瑞士?雅克·赫尔佐格等?中国国家体育场

中国?汪大绥?中国苏州东方之门

笔者认为这些建筑本身在设计上并没有太多的问题,其问题就在于过于象形而容易导致大众作出误读和误判。辽宁沈阳的方圆大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建筑设计师虽然使用了古钱币的造型,但想要表达的是天地合一的传统宇宙观,同时也具有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的寓意,然而其过于具象的形状很难不令大众联想到建筑设计者对财富、金钱或资本的崇拜,从而招来种种差评。

与方圆大厦不同的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大楼虽也是具有财富、资本象征的金元宝或聚宝盆的造型,但并未招来差评。其原因在于此建筑遵循了齐白石所说的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原则,并未执着于形似,而是抓住了神似,从而使建筑的造型符合审美心理学的规律。对此,笔者要作进一步的引申:具象模拟建筑的形式背后的意义需要由建筑师或者甲方主动告知并获得观者普遍的审美及观念认同,并非由鉴赏者自行判断获得。因此,在对上述类型建筑的整体审美过程中,鉴赏者往往感觉自己是被胁迫的,甚至是被愚弄的,所以很容易就会对相应的建筑作品作出差评。

荷兰?雷姆·库哈斯?葡萄牙波尔图音乐厅

第三种,一些建筑设计师不顾建筑材质与人文环境,照搬西方的建筑风格而创造出丑陋建筑。这些建筑设计者所借鉴或照搬的西方建筑物往往是杰作、精品。借鉴对象本身并没有很大的问题,而关键的问题就在于照搬的西方建筑与中国的人文环境难以契合。近几十年来,国内各界“照搬”过来的最著名建筑物就是美国的白宫。据报道,遍布中国各地的仿“白宫”建筑的数量已高达余座。此外,“山寨版”西方小镇的地产项目也遍布全国各地。国内这些照搬西方建筑样式的建筑在社会上的评价并不好,其中原因有二:一是西方外来样式无法与当地的人文环境融合起来,二是施工工艺导致粗制滥造。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用混凝土材料模仿石结构的细部而留下的“后遗症”。

荷兰?雷姆·库哈斯?中国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

“丑”并不总是负面与消极的,在我们理解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duzx.com/ydyw/14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