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湖北宜都网)8月5日,湖北日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对宜都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两项试点及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都试验”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报道分为三个版块,分别是市委书记罗联峰的署名文章《以“两项试点一项试验”为抓手推动生态宜都建设》;专题报道《探索生态治理的宜都模式——看“宜都试验”的路径规划》《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治理“宜都试验”工作纪实》。掌上宜都现全文转发如下——
1以“两项试点一项试验”为抓手
推动生态宜都建设
宜都市委书记罗联峰
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都试验”,不仅仅是“宜昌试验”在宜都的贯彻落实,更是宜都市抢抓新机遇、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宜都发展再跨越的重大战略举措。宜都市主动对接,自我加压,先行先试,抢抓试点契机,率先在全市全面推开生态治理试验,努力打造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试验的核心区、先行区和示范区,展示一流的宜都担当和宜都作为,全力打造“四个四”创新治理体系。 一是创新治理理念,坚持“四化”。抢抓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昌试验”重要发展机遇,在全域范围内实现理念生态化、人文生态化、产业生态化、社会治理生态化,妥善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把生态当动力、把保护当投资,做到“实力强、人民富、生态美”的有机结合,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宜都实践版。 二是创新治理思路,坚持“四性”。按照全域性、开放性、支撑性、示范性治理思路,围绕“三带共建五水共治”(三带:宜洋统筹城乡示范带、陆渔生态休闲示范带、雅澧转型发展示范带,五水:长江、清江、渔洋河、九道河、大溪)的总体布局进行全领域治理、全方位试验。 三是创新治理机制,坚持“四破”: 1. 破区域障碍。立足宜都全域和全局,以流域为重点,积极推动清江、渔洋河流域的联合治理。积极以宜都为承接单位,推动清江流域立法; 2. 破转型难题。传承“内生型”“创新型”发展,探索推进“融合型”“生态型”发展。在大力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瞄准产业绿色化、生态化,用好宜都丰富的、特色的山水生态资源,借力“互联网+”,大力推动水+、原产地+、生态旅游康养、生态服务业等几大产业,孵化新的绿色产业链条,实现宜都发展动力转换。目前清江康养产业发展正在加快推进,同时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策划建设红花套康养小镇、高坝洲生态人文小镇、柑桔小镇、宜红茶小镇等一批特色生态产业小镇,作为新的产业发展载体; 3. 破融资瓶颈。围绕清江流域生态治理、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社会治理进行金融创新,建立生态产业基金和生态治理基金会,为产业发展和生态治理提供资金保障; 4. 破监管困局。结合“两项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生态资本核算账户、生态责任核算中心、企业社会责任核算中心,细化生态责任认证、计量、核算,夯实工作抓手,抓实生态责任。 四是创新治理平台,坚持“四建”: 1. 建立全领域立体生态治理体系。在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生态守护方案、生态产业化方案、生态治理修复方案、生态社会治理方案,形成“1+N”的方案体系,立体指导生态治理“宜都试验”工作实施; 2. 建立统一的生态治理平台。组建生态治理委员会,下设生态服务办公室、生态产业化办公室、生态社会治理办公室、生态综合执法局4个实体机构,负责整个生态治理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督办工作落实; 3. 建立信息化生态预警监测平台。结合“两项试点一项试验”,构建宜都市土地、林木、水、空气、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数量及变动情况“一张图”,实现对全市自然资源的实时监测、动态预警,目前已与北京博图纵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形成建设方案,本月启动建设,9月底可初步建成投入运行; 4.建立高端智力支撑合作机制。邀请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团队作为开展试验的高端智库,到实地进行考察调研,先后开展8场专题教育培训,组织集中学习生态治理相关理论知识,在市级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掀起“头脑风暴”。同时与三峡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生态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合作,力争在生态治理领域率先突破,形成一批创新性成果。长江清江在宜都汇合
2探索生态治理的宜都模式——看“宜都试验”的路径规划
自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宜昌试验”启动以来,宜都市先行先试,抢抓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两项试点契机,在专家团队指导下,提出了自己的试验方案和试验计划,生态治理试验有了“战略蓝图”和“作战图”。
千里之路试验“终点”何在?
“宜都试验”将往何处去?所期待的“终点”是什么?
“宜都试验”战略蓝图显示:试验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宜居城市、增进人民福祉为目的。 “宜都试验”方案与生态治理宜昌试验保持总体和谐,围绕生态综合守护、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社会治理、生态治理机制创新等重点任务,开展跨边界生态治理、国家公园、生态资本化、生态公民等治理试验,着力实现理念生态化、人文生态化、产业生态化、体制机制生态化“四化”目标。方案特别提到,宜都山水优势明显,值此之机,会加快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使宜都特有的山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宜都实践版,加快实现发展动能的转换,争做生态治理“宜昌试验”核心区、先行区、示范区,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全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脚踏实地“宜都试验”分步走
按照方案,“宜都试验”的总体思路是按照“三带共建五水共治”的布局进行全领域治理、全方位试验。“三带共建”是指宜洋统筹城乡示范带、陆渔生态休闲示范带、雅澧转型发展示范带。“五水共治”是指重点对长江、清江、渔洋河、九道河、大溪等五条流域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人居环境目标。在这个总体目标下,“宜都试验”将脚踏实地分步走。 ——精选生态产业主题。以三峡防线地区的天然生态禀赋为基础,开展生态旅游康养、原产地+生态产业、生态产业服务与孵化、生态金融、生态信息化等产业主题。 ——精选生态治理合伙人。围绕生态产业主题或项目,招募产业链领军企业、领军人才、供应链金融企业,在基础设施、产业链合作、生态治理、精准扶贫等领域,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 ——产业链生态治理。各生态产业合伙人与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各大院校一起,制订产业链孵化的金融方案和产业链行业管理方案。 ——清江联治与产业链布局。利用清江、渔洋河流域范围内的禀赋优势,开展流域产业链空间合作、流域环境治理合作、流域生态社会治理合作、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合作等。 ——清江走廊生态特色小镇治理。立足清江总体规划,策划出一批主题公园式的生态特色小镇,作为生态产业、生态服务业中心。——区域生态守护和“清洁进化”。采取分区治理、正负清单管制、生态不友好产业的挤压与激励机制、环境社会“清洗”机制。
科学统筹试验路上“两不误”
顶层设计、流域先行、产业主导、微观推进,方向和总体规划确定后,方法和实施成为试验成败的关键。“宜都试验”坚持“重点突破、分片推进、点线带面”的方法,以乡镇为单位参与,通过产业主题和特色生态小镇等方式承载试验内容,按照“全域性、开放性、支撑性、示范性”的总体要求全领域治理,全方位试验。 一是与“两项试点”(自然资源负债表编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结合。宜都试点,重在行动,边编边审边改边建,以试点推动试验,着力推进全域生态治理。 二是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引进NGO、企业参与生态治理,广泛调动多元多层次社会力量参与合作,着力形成政府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实现有效相辅生态社会治理,成为宜都创造的新模式。 三是与国家级试点相结合。与红花套国家投融资模式创新特色镇、新型城镇化、水权制度改革等国家级试点进行有效结合,统筹推进,创造宜都经验。 四是与“四城联创”相结合。结合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探索推进生态公民建设,大力培育多种形态的生态公民,着力打造“生态宜都”。青林古镇规划之青湖大道
3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治理“宜都试验”工作纪实
7月8日,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都试验”启动大会召开,宜都市正式拉开了生态治理序幕。
定调子:“宜都试验”成为“一号工程”
宜都将“两项试点一项试验”作为年全市“一号工程”,由市委书记领衔,提出争当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排头兵,以高坝洲镇为基点,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宜都实践版。目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两项试点”工作已完成负债表编制工作,数据已审核上报,审计工作于7月21日结束,宜都市正在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自查整改。
补脑子:专业技术团队指导培训
为保证“宜都试验”既符合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总体要求,又符合宜都实际,具有理论性和可操作性,宜都市邀请城乡社区社会管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开展试验的高端智库,接受协创中心家团队指导。专家团队于6月28日正式进驻宜都开展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宜都规划了专门的试验路径,并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分管业务负责人集中学习生态治理相关理论知识,掀起“头脑风暴”。
迈步子:生态治理项目稳步推进
在专家团队指导下,宜都拿出了专门的试验方案和试验行动计划,将试验内容项目化,每一个项目由一名技术专家、一名市级领导及一批专业部门共同推进。 宜都市先行启动了一系列生态治理和生态产业项目:成立全市碧水工程指挥部,对长江、清江、渔洋河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开展水源地保护、安全饮水、投肥养殖网箱拆除、岸线整治、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七大专项行动,预计总投资过5亿元,光清江网箱拆除一项就是2亿元,真金白银投入,铁心硬手整改,不惜代价、不计成本。目前清江和渔洋河网箱养鱼拆除正在进行,明年3月份以前彻底取缔所有网箱设备;长江、清江岸线50个非法采砂码头已全部完成拆除清理;占地30亩、处理量3万吨/日的城西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施工设计,准备进场施工。在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同时,宜都大力推进生态资源资本化、产业化,充分挖掘发挥清江水资源优势,在多方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建设清江康养产业国家试验区,成功进入湖北省“十三五”规划,上升为省级战略。目前,已完成整体规划设计,结合生态度假和健康养生的高
端康养旅游度假的青林古镇建设项目已投入万元,开工建设分部项目19个,其中接待中心主体工程已竣工。
觉得不错,请点赞↓↓↓
长按上方北京白癜风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