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财会月刊,作者袁亮亮,罗党论等
财会月刊.
《财会月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省市十佳财经期刊、湖北十大名刊、湖北省最具影响力学术期刊,还多次被评为省(部)级优秀精品期刊。
在新时代审计全覆盖要求和混合所有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任务繁重、难度增加。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十二字指导方针,以全国家企业的份问卷为例,研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结果表明: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覆盖不够全面,对参股企业覆盖较差,对战略审计的重视程度较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和结果运用的充分性有待提高,未来应改进审计结果质量、落实问责整改;新时代内部审计面临的难题和挑战主要是人才资源稀缺和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较低,亟需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一、引言
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领域不断扩大,违规违纪问题越来越复杂,审计难度增加,审计任务日益繁重,在审计全覆盖的新要求、反腐败的新形势和社会公众的新期望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需要进一步强化“尖兵”和“利剑”作用。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
具体来看,“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十二字指导方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涵盖了审计全覆盖的广度、深度、工作流程及价值实现。“应审尽审”可以理解为全覆盖的广度要求,确定审计领域时不留监督盲区和死角,摸清审计对象底数,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基础;“凡审必严”是对全覆盖的深度要求,指导了内部审计工作方法和流程,在每个审计环节上不浮于表面“走马观花”,对每个审计对象都审深、审透,以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严肃问责”则要求把“健全整改责任制、严肃整改问责、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贯彻到每个审计领域,是企业审计整改监督效能和审计价值实现的“最后一公里”。
因此,本文以“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十二字指导方针为主线,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务的“方法论”,以及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和要求,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和运行现状,获得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覆盖范围(应审尽审)、内部审计流程(凡审必严)以及内部审计结果运用(严肃问责)的有关信息,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运行中有哪些亟待完善的不足之处,当前内部审计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
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以下不足和待改进之处:一是审计覆盖范围方面,以“应审尽审”为标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全覆盖任重道远,对控股子公司和参股企业覆盖程度较小,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覆盖不够全面,对战略审计的重视程度较低;二是内部审计程序和流程方面,以“凡审必严”为指导,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措施单一且薄弱,审计效率不高,需要完善审慎性流程建设;三是内部审计结果运用和价值实现方面,以“严肃问责”为要求,当前我国企业对内部审计结果运用不够充分,提高审计结果质量、落实整改问责是未来内部审计改进的工作重点。新时代内部审计面临的难题和挑战主要是人才资源供不应求和信息化审计程度不高,审计资源稀缺成为影响内部审计全覆盖以及内部审计质量和价值实现的主要壁垒,亟需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国有企业应优化内部审计人员配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内部审计从业者应注重专业性和综合素质的自我提升,特别是要提高信息技术专业能力。
本文的创新之处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从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意见和要求出发,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践相融合,提出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参考方向和目标,从理论基础上丰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务的相关研究,以及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理论体系。第二,以往关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研究更多停留在对制度和政策意见的理论探讨以及案例研究上,而本文借助问卷调查,收集的信息具体到重要的内部审计实务流程节点上,提供大量的、有意义的真实数据,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时效性,为进一步系统研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新理念和实践经验提供实践证据。第三,从发现差距、找出问题与不足为主要切入点和研究目标,基于问卷调查结果明确指出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点。
二、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设计问卷是基于《内部审计准则》、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和审计署下发的《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意见》以及现有的学术研究成果,确定内部审计的最佳实务,以此作为评判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运行现状的标准。围绕前述十二字指导方针和内部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将调查问卷分为以下几个部分:①企业概况与内部审计基本情况。通过对企业基本信息、内部审计部门架构与管理、人员配置、审计人才资源等进行调查与分析,对现阶段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基本情况形成初步认知。②企业内部审计覆盖面。通过对内部审计覆盖的范围、对象、业务和运行层面等进行调查,考察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于审计全覆盖的广度、深度以及难度方面的认知,从整体上对国内企业审计全覆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当前阶段企业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困难与不足。③内部审计的程序和实施过程。考察企业质量控制措施、审计计划规划、相关审计流程建设等质量保证程序的现状,对企业内部审计程序进行细致剖析,发现现阶段内部审计审慎性存在的不足,以及审计程序可改进的空间。④技术手段在审计中的运用情况。从运用工具、运用领域、使用成熟度等多方面评估企业信息技术使用情况,考察企业是否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大量杂乱的审计数据,评估现阶段国有企业“智慧审计”的实施情况。⑤审计整改及结果运用情况。考察审计结果运用方式、问责追责、整改落实措施以及结果应用过程中的难处等,有助于分析企业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的广度、深度及其推广应用价值,较为合理地评估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情况。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调查问卷主要面向三类人员发放,包括企业高管、审计负责人和审计人员,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企业的内部审计进行考察。我们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家企业的份问卷,其中:企业高管填写了份(19%),调查内容包括审计环境、审计价值和外部影响;审计负责人填写了份(23%),调查内容包括审计基本情况,审计覆盖面,审计程序、方法和质量保障,经济责任审计和审计整改及结果运用,审计环境,审计价值和外部影响;审计人员填写了份(58%),调查内容为审计基本情况,审计覆盖面,审计程序、方法和质量保障,技术手段在审计中的运用情况。
在调查对象的分布方面,以国有企业为主,其中国有独资企业占52.60%、国有控股企业占29.05%,调查问卷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运行现状。被调查企业中有38.84%属于建筑业、16.51%属于制造业、7.95%属于交通运输业、7.65%属于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因此,被调查企业的行业分布较广,问卷数据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参考价值,可以推广到其他行业。
三、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1.“应审尽审”任重道远,需提高对战略层面及非全资子公司的审计覆盖。审计全覆盖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审计全覆盖的一支生力军,实现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是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应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
根据表1可知,当前国有企业距离审计全覆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首先,内部审计覆盖的公司范围方面,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更多地涉及全资子公司(88.6%),而对参股企业(22.1%)的覆盖明显不足,对集团公司(67.2%)和下属控股子公司(65.9%)的覆盖有待提高。目前,国有资本监管和审计部门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