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朱珠
作为国民支柱型产业,建筑业在成都实现了怎样的发展?
年,成都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亿元,分别比年增加1.32倍、1.48倍。这是《成都市建筑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显示的数据。
11月18日,记者从成都市住建局了解到,日前,成都市住建局印发《成都市建筑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成都市建筑业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等进行了明确。
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年,全市建筑产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6%;全市建筑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8%左右。
“十三五”时期
成都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5万亿元
“十三五”时期,成都建筑业发展情况如何?《规划》中进行了总结。
首先,在建筑业规模方面,建筑业规模日益壮大,“十三五”期间,成都全市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5万亿元、建筑业增加值亿元、税收入达到亿元。
另一方面,在转变建造方式方面,“十三五”期间,成都全市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累计开工装配式建筑近1亿平方米;装配率由20%-30%提升至30%-50%。被列为国家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建成(在建)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43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基地9个、省级示范基地12个;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产能达到万立方米。
在提升绿色建筑性能和品质方面,“十三五”时期,成都全市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万平方米;建立了“成都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信息化系统”,实施69栋共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绿色建筑全面覆盖全市新取得建设用地项目,总面积累计突破2亿平方米,并形成了天府国际机场绿色片区、新川绿色生态城区等规模化应用成果;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十三五”期间,成都深入推进全市建筑领域营商改革,先后印发实施改革试点1.0方案、优化提升2.0方案和深化改革3.0方案,采取减环节、降成本、优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将工程建设项目类型从2类细化为11类,审批部门从25个减少为10个,审批事项从71项精简为33项,将全流程审批总用时从平均个工作日压减至90个工作日以内。
此外,在建筑企业发展方面,到目前为止,成都全市有建筑业年度总产值亿元以上企业9家,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年全市共有8家企业入选“年中国建筑业综合实力强”。
取得进步的同时,成都全市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包括建筑产业质量效益有待提高、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完善、创新发展能力有待加强、企业竞争能力有待提升、现代化转型亟需加快等等。
目标
年,成都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8%
下一个五年,成都建筑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规划》提出,将坚持以人为本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