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开展权重赋值工作,充分考虑特殊场景、地区差异、标准定额用工等因素,由公司审计人员将结算工程量录入至数智化审计系统之中,而后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抓取汇总归属于同一类专业项目的结算数据,并形成各专业平均造价指标库和标准工程费用数据库。
一、开发智能技术工具及重要模块功能,满足项目建设数智化
数字化审计工作需求。第一,开发探针式报审预警功能,使得报审时效性监控预警成为现实。因某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存在结算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提交不及时;项目经理报审耗时周期长、事项众多延误报审导致的久拖不报审、历久难审的问题。
公司审计人员联合主要项目经理、系统软硬件服务提供商等部门单位人员,开发了符合公司项目需求的探针式报审及时性预警功能,自动化提示公司项目管理人员及时完成相应的报审工作。
探针式报审及时预警功能的工作流程为,首先,数智化审计系统自动统计有关项目信息;其次,按照具体项目前期预先设置的报审时间节点予以统计和分析,通过发挥预警提示功能确保项目信息报审的及时性,推动数智化审计职能的转变,即转变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
第二,引入爬虫技术,实现材料价格与定额标准、结算标准的自动化比对。审计人员组织系统服务提供商、工信部、建设项目人员共同参与,并引入爬虫技术,创建信息通信建设工程预算定额标准数据库和材料信息库。
数智化审计系统自动化匹配和稽核标准定额与通信工程定额中的机械及仪表使用费、定额名称、定额编号、人工日数量等事项,而后智能化向项目有关人员发出提示,引导其选用定额标准的子目。
系统自动抓取有关的材料信息价格,信息仅包括线上发布的信息而非线下,根据设置的范围、时间、事项等内容,筛选出的材料价格需在本公司建设项目开工时间和完工时间之内,高效准确地结算依据和标准,为公司项目材料审计工作提供依据和重要基础。
第三,嵌入AI技术工具,自动化比对、稽核及校验多系统下的数据和报审数据,并形成多单匹配表,而后审计人员直接借助多单匹配表发现异常数据,进一步加以核实。
第四,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非正常化结算费用预警和分析功能。公司审计人员仅需在数智化审计系统之中输入报审工程量,即可自动化获取相关费用的比对情况,如同类型项目结算费用单位比值(全省/不同地市)、造价库中的工程量结算价与本项目单位工程量结算单价的对比情况等,系统自动做出异常结算费用预警和分析工作,并及时向项目审计人员发出提示和预警。
第五,增设一键核查功能,使得审计结果准确性有所提升。某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传统审计模式下审计报告的核查仍以人工审核为主,不仅耗时周期较长,而且极易出现人工核查错误的情况,无法保证审计报告内容完整度以及数据的准确性。
基于此,公司在数智化审计系统平台内部开发了以OCR和NLP为基础的一键核查功能。系统自动展示审计报告、系统页面关键性数据、支撑附件三单匹配稽核和结果,审计人员仅需要完成审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提交即可,数智化审计系统智能调动OCR、NLP的智能识别功能,自动化开展识别、提取及分析项目审计报告及附件内容工作。
第六,发挥GIS定位功能,实时监控现场勘察工作。将GIS定位技术嵌入数智化审计系统之中,发挥定位功能,准确识别和呈现出审计人员外出勘察工作主要信息,包括勘察时间、勘察经纬度、勘察日期、勘察动作轨迹等数据。
同时构建偏离算法模型,借助GIS定位技术明确应勘察点与实际勘察点的时间、日期、位置等方面是否存在出入问题。通过GIS定位现场勘察轨迹呈现功能,发挥监督和管理审计人员外出勘察工作的作用,规避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故意伪造虚假勘察数据的情况,提高勘察工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二、公司数智化审计模式应用成效分析
某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在审计信息化的基础上优化改造现有系统模块,充分运用各类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配置满足建设项目数智化审计的重要功能,使得审计手段更加丰富,审计效率提升更为显著。通过设置智能探针智能化识别重复送审合同,杜绝已送审已结算合同的再次送审,拦截无效合同,有效实现了审计数据信息的自动化获取与检验。
基于OCR、NLP的智能识别功能,自动化开展识别、提取及分析项目审计报告及附件内容工作,使得审计结果准确性大大提升等等。以点带面,通过应用数智化审计模式极大地保障了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效率,实现了审计过程管控的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
三、数智化审计模式应用保障建议
(一)转变审计思维,实现审计职能与角色的转换
具备业审融合的思维方式是实施数智化审计模式的重要前提。业审融合就在于将被审计对象的业务与审计相结合,首先利用审计思维及模型来评估判断被审计对象业务运营风险;然后,根据风险从企业运营中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出具鉴证评价结论;
最后,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建立预警指标,为下一次行动的实施提供相应的行为后果和严重程度预测。此外,思维的转变最好由上至下进行,管理层明确思维转变优势能更好向下普及推广,逐步推动员工审计职能与角色的转换。
(二)改革传统审计组织形式
现有内审部门组织架构已经固化,需要重新调整部门与岗位设置来满足数智化审计模式的要求。
公司审计部门需要按照职能分工的不同大致分为三个主体结构,一是后台小组,主要负责为内审人员提供信息技术辅助与支持;二是中台小组,专门负责提供管理决策与监控审计工作;三是前台小组,则负责内部审计的具体执行,借助此种架构,将数智化审计方式全面嵌入内审工作日常之中。
(三)利用多维智能技术解决半结构与非结构化数据问题
数据清理虽能转化半结构与非结构化数据,但成本高且工作量大,而多维智能技术则成为数智化内部审计该项问题解决的好帮手。
其工作原理主要为:运用文本信息分析技术预测趋势,通过与财务指标对比发现疑点与问题;图像信息则交由AI识别技术处理,然后与相应指标进行比对确定重大错报风险领域;
会议记录、合同、制度、会计资料等信息可以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分析,与公司战略及财务审计流程进行对比进而发现风险问题;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则可帮助内部审计人员绘制可视化网络图,一次识别隐藏信息,辅助内审人员发现审计线索。
(四)打造数智化审计专业人才队伍
掌握会计与审计专业知识的人才是内部审计开展基础,而配备精通风险管理及经济业务的人才,以及精通审计模型构建、智能技术应用和数据管理的信息技术人才则是推动数智化审计全面落实的关键。
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可根据自身当前审计队伍情况科学选择招聘人才的方向、质量及数量,同时对已就职人员开展智能与数据处理等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两者结合共同壮大和构建高质量的内审队伍。
结语
在实践方面,企业应定期组织审计人员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审计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实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