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市长庄光明介绍,近年来,宜都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按照"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公共服务共享、社会保障覆盖"的思路,努力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向农村延伸,构建城乡一体化联动网络
[1] [2] [3] [4] [5] [6]
城乡规划"一张图"
湖北省宜都市在金融危机“寒流”中迎来春天时间: 2009-07-17 10:46:02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
宜都在全省率先建立市乡村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农民办事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通讯员 李广操摄)
城乡一体统筹 共享改革成果
--湖北省宜都市践行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查之三
走进宜都市陆城办事处红春社区新建的清江民俗文化村,一栋栋宜都市政府信息网青瓦白墙的明清风格建筑次第摆开,让人流连忘返目前,已有70多个土生土长的红春居民搬进了文化村的新居,今后两年,入住的居民将达到370户
城乡联动"一张网"
宜都是湖北省38个山区县市之一,面积1357平方公里,分为沿江平原、中部丘陵和西部山区三大类型,发展极不均衡宜都市市长庄光明介绍,为促进全市均衡发展,他们紧紧抓住规划这个"牛鼻子",按照"城区求精、集镇求强、乡村求美"的原则,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123个村分别制定了发展规划,20个试点村还绘制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图
新华网宜昌7月17日电(记者江时强、吴植、通讯员李广操)湖北省宜都市着力破解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走出了一条城乡产业发展协同、基础设施一体、公共服务共享、社会宜都市实验小学保障覆盖的科学发展之路,连续6年被评为"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14大范例和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行列,被学术界称为城乡统筹的"宜都模式"
--社会保障全覆盖坚持发展成果的共享性,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重点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再就业、医疗等6大体系,让城乡居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进一步健全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城市和农村低保、五保户供养、大病医疗救助、优抚安置、政府廉租房、城区特困户住房补贴等政策均得到落实
家住松木坪镇庙河村二组的易发春,今年吃上了从村主管道接来的自来水投资1020万元的松宜水厂改扩建工程去年竣工,主管道长达11公里,连接枝城、松木坪两个乡镇的宜都市外国语学校10多个村和松宜矿区,解决了4500多人的吃水难题
宜都市供水总公司总经理廖晓路对记者说,近年来,按照宜都市委、市政府"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思路,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先后完成了陆城至周家河、松宜水厂改扩建、 红山水库引水工程等25大农村供水项目,安装主管道202公里加上水利部门兴建的集中供水工程,目前宜都123个村中,已有70个村通了自来水,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92%,在全国名列前茅,被列为全国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示范县市
宜都城区鸟瞰(通讯员 冯建摄)
--基础设施建设一体,近3年累计投入30亿元,硬化通村公路1000公里,市乡村三级公路交通网基本形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投入使用,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2.5万吨;完成"一池宜都市外国语幼儿园三改"1.3万户,实施"庭院净化"3.3万户;实施水利工程4060处,新增改善灌溉面积4.5万亩;宽带用户达1.81万户,98个村恢复广播室,81个行政村实现光纤接入;天然气用户达到1.12万户……宜都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聂家河镇被表彰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五眼泉乡袁家榜村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村、鸡头山村被表彰为全国绿色小康村和全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去年,宜都又出台了湖北省第一个县市级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宜都市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到2015年,力争城镇化率60%,人均gdp83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0元,在全省率先进入全国先进县市行列,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实力进入全国"百强"
红春社区地处宜都城郊,是宜都市社会湖北省宜都市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近两年先后为6个工业项目提供建设用地为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活问题,社区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发展重点,拿出近50万元资金编制了文化村建设规划,还建成了停车场、洗车场等一批三产项目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正国形象地称这种模式为"种房子"他说,2008年,社区集体总资产已超过6000万元,年资产经营收入超过100多万元,而民俗村预计在今后3年内可接待游客100万人次
--公共服务共享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近三年财政预算教育投入达4.37亿元,年均增长30%,做到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师资力量配备、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教师收入与公务员收入"三个一样";科技三项经费投入累计达到5321万元,不断健全市、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累计投宜都市人民政府网入3500万元,加大乡级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建设,137家村卫生室全部达到甲级村卫生室标准
白癜风能传染吗偏方制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