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农村,不存在违规。这就是第一民生。”8月,攻坚时代的新一轮扶贫号角悄然在宜都奏起,江汉平原,渔洋河畔的个个村寨一夜春风刮起了“精准扶贫”风。市地税局与张家冲村,第一次因缘际会。
扶贫攻坚奏战歌
自今年开展扶贫攻坚以来,按照统一部署,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信息学院、宜都市地税局在市人大主任曹诗芬同志的带领下,成为了姚家店镇张家冲村的帮扶单位,担负起了这块14.5平方公里土地的扶贫重担。
张家冲村九十年代初就是省级贫困村。虽紧靠宜都城区,但地处丘陵地带,相对位置偏远,村里46公里的组级公路,已硬化道路仅22公里,剩下将近一半的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城区的不往来,路过的不关心,更有村民的住房杵在荒坡里,基本无路可走,连探访都困难。村民生活,仅靠种茶、柑橘和劳务输出为主要收入来源,亩柑橘因管理粗放,品相赶不上夷陵长阳,亩茶叶气候条件不佳,品质也比不过潘湾五峰,产业无任何优势。集体经济全靠租赁柑橘和茶园,租赁期长达10年,2万元的收入显得捉襟见肘,是名副其实的“集体收入空白村”。村里的年轻人均选择外出务工。村干部反映,四组多户居民,现常住不到户,留守者皆老弱病残,一旦遇上村民自己的红白喜事,不集“全组之力”都办不下来。赶不上国家项目的建设机遇,招不了大企业落户到家,产业弱、人力差,村民一度感到灰心丧气。
精准扶贫开展以后,各级干部进村入户访穷亲,实打实的为改善落后面貌而努力。根据要求,张家冲村年要实现整村脱贫,摘掉贫困帽子。村里长期积贫积弱的状态让地税干部感到扶贫工作迫在眉睫。面对严峻的形势,8月以来,市地税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继到村召开专题办公会、党员代表会、村民代表会,将进村入户摸底调查的结果进行讨论、核查、评审、公示,以“真贫真穷”为标准,以“五个一批”为指向,以公认无异议为标尺,坚持将入户调查、群众评议、回访统计、张榜公示、审核确认等各个环节做细做实。全村精准识别后的贫困户为75户人,贫困程度能上全市前十。8月28日这份“体检单”一出来,29日全局干部职工就集体投身到“一帮一”结对帮扶中。力度之大、决心之盛,前所未有。
誓进深山访穷亲
“这不仅仅是扶贫工作,更是干部受教育的机会,不光是摸清贫困户的情况,更要向老百姓真诚介绍自己。”市地税局党组成员、张家冲村第一书记姚祥凯率先驻点,要求干部全员参与,真诚化、精细化、常态化的将扶贫工作做好做实。确定“谁来扶”,准确定位自己的身份,责任到人;确定“扶持谁”,了解穷亲老乡的生活状况怎样,致贫原因是什么;确定“怎样扶”,摸清贫困户当前最需要什么,如何扫除惠民政策落地的现实障碍,如何打破僵局解决返贫返穷的发展难题等,干部们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办统统都写进了被老乡唤作的“红本本”里。截至目前,第一书记每月在村在户工作时间达27天,局9个小组已进村18批次,平均每人每月入户3次,开驻村会议10次,拨付扶贫资金8万元,送去现金和大米、肥料、衣鞋等物资共计1.3万元,建立贫困对象专属档案75本,发放《扶贫手册》75本,建立“明白袋”、“资料袋”等纸质档案份,做到到户有卡、到组有册、有村有档案、到局有台账,通过“五表一册”全面细致、一步一实的跟进了工作,誓将扶贫工作夯实到底。
村民李昌伍被列为扶贫对象,家境贫寒,居所破败,子女出了门,上了年纪又老无所居,常常“说起房子,就老泪纵横。”驻村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出资出力,更从老家托人拆来20多根檩条让老汉建新房,一砖一瓦一真情,年前完工,子女明年也回家,老人心中无限感慨。
村民姚开新从事散户养殖,每当淡季就愁销,帮扶干部与他交谈后得知难处,多方帮忙联系销路,最终一批山鸡以22元/斤高于市场的价格卖了出去,他多次在村里夸赞“干部真是个好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村民胡守国,女儿患有精神病,女婿肢体残疾,劳动力丧失,家庭无经济来源。结对帮扶的干部知道后,主动联系市残联帮其反映情况。最终帮扶单位不仅赠送了拐杖,还安装了2万元的假肢,探望鼓励其面对生活。有的贫困户家有重病患者,得病去世后,帮扶干部依然把后事权当自家事操心劳力,不遗余力。
赢得信任,尊重互融,不能浮于表面,也不能浅尝辄止。帮扶干部即使休息时间,也常自发前往、心系帮扶对象。由规定到自发,变被动为主动,局内正在形成一股真情付出,兴办实事的风气。
农家把酒话桑麻
张家冲村目前人均收入为元,距离脱贫还有差距。为解决村经济发展难题,为脱贫致富谋出路,摘掉贫困生帽子。地税局协同村委班子深入探讨研究对策,初步确立了“提档升级农业,充实阵地建设”的发展规划,助力实现“一有、两不愁、四保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使收入有来源,不愁吃穿;夯实基本阵地建设,使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有保障。
“高位嫁接行不行?”“树龄也长了,高位的做法可能不适合。”年,张家冲村将整改柑橘、茶叶等特色产业,经过帮扶干部22次实地走访调研,16次征求当地农户意见,5次去到相关部门咨询,在扶贫专班的反复探讨与主动牵头下,村里决定换上市场接受度高的柑橘新品种“爱媛38”,在枝江预订的0多根嫁接条,年后就可移栽到村,在专业指导下,分批逐步地铺开“一村一品”工程,三年内逐步更新完毕。同时争取苗木种植资金1.5万,大兴特色苗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村里老百姓积极性很高。
打造阵地,能够从精神文化上更有效地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也能进一步提高科教文卫水平。通过争取帮扶资金和自筹,10月2日,村老年人活动中心、村卫生室、文化广场、柑橘销售中心破土动工,有效保障了住村老人生活休闲,医疗文化和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经过几个月的驻村走访,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苦乐,地税扶贫专班意识到,张家冲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山水皆佳,未来有朝“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农家饭庄”方向发展的潜能。地税局必将振奋精神、攻坚克难,将扶贫帮困工作一点一滴落到实处,渔水情深,拳拳相扶,力争使张家冲早日出列脱贫,成为集休闲、娱乐、观景于一体的“宜都后花园”。
白癜风又快又好的偏方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