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传统文化在于弘扬美德,教育的根本也在育“美”。
宜昌市妇联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学校》编辑部,湖北峡州集团海峡国旅与宜昌市城区部分幼儿园园长,追寻古圣先贤的脚步采风于宜都清江古镇与杨守敬书院,探讨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融入学前教育。
杨守敬(—),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谱名开科,榜名恺,更名守敬,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泉币学家、藏书家。杨守敬一生著述达83种之多,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代表作《水经注疏》是郦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其书论有《学书迩言》《楷法溯源》等六种。
老师们在清江古镇合影留念
今天是一个春雨潇潇的日子
在宜都清江古镇,在杨守敬书院
雨水顺着瓦沟从檐沿流下
雨气清凉,雨声轻扬
站在台阶上远望
山色空濛,湖水迷离
在宽敞静谧的大殿里
宜昌市各城区幼儿园的老师们
正在体验清江古城的美景与杨守敬书院的书香
老师们在杨守敬勤诚讲堂体验国学课堂
春雨朦胧,草木葱茏
书院宁静而古朴
神奇的大自然赋予了书院独特的韵味
书香美景,引人入胜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种树要顺应树木的天性,育人也是如此。
扑入眼帘的是国学大讲堂,厚重而庄严
也许是雨的缘故
尘封在心中的“之乎者也”突然显得不是那么古板,不那么迂腐
坚硬的杨守敬雕塑也突然变得亲切起来
美髯飘飘,笑声朗朗
今天没有游人,没有吆喝,没有喧嚣,没有竞争,没有一切困扰我们的现代元素。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杨守敬的时代。回到了哪个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时代。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