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宜都农业提质增效转方式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也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笔者近日从宜都市农业局获悉,该市十三五农业发展目标已经确定。具体思路是:现代农业以建设“三市三区”为总要求,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统筹融合、转型提升、提质增效”,努力打造全国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市、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市、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园。
局长王德凤介绍:概括起来,就是坚持一条主线、实现两大目标、发展五大农业、打造“六大区、市、园”。
“一条主线”贯穿
即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农业设施化、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绿色化为标志,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两大目标”管总
实现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农产品加工产值“双倍增”。到年,一是全市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元,年均增长12%,确保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亿元,年均增长15%。
“五大农业”引领
一是特色农业。聚焦柑桔茶叶两大特色优势产业,以柑桔国家农业公园为示范,建设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柑桔主产区和一流的精深加工基地;以中国宜红茶博览园的为示范建设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茶叶强市。
二是智慧农业。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程,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化、设施化、信息化、标准化。用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方式武装农业生产、加工、管理、销售全过程。
三是绿色农业。注重循环发展,积极推广轮作套种、猪沼果(茶)、稻渔共作等高效循环生产模式和水肥一体化微润灌等精细耕作技术;注重安全发展,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和诚信体系;注重生态发展,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
四是魅力农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加快建设三产融合项目,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加快打造一批功能多样的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综合体、示范带(点)、观光园、旅游线,培育一批多元化产业融合品牌。
五是活力农业。大力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积极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步伐。
建设“六大区、市、园”
建设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根据去年11月底,农业部在宜都市召开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经验交流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座谈会精神,立足农业主导产业,探索“国家农业公园+”,龙头企业带动,第三产业拉动,农村建设原地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乡村休闲游、农业新技术推广与运用“四位一体”的农业产业链,打造丘陵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建成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建设全国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这是该市一直在争取的一项工作,年,省厅已认定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认定,“十三五”突出柑桔、茶叶优势产业,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争当全国行业发展示范,确保发展水平全国、全省领先,争取通过农业部国家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示范区认定与管理。
打造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市。按照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提出的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庭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的思路,推动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农作物资源变旅游资源,打造高品质休闲旅游体验的观光农业。
建设全国农业生态建设示范市。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任务:,十三五期间,全市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覆盖率80%以上,肥料、农药利用率4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目前湖北已有14个安全县市创建对象,年验收后,申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争取年创建成功。
争创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宜都清江绿色农产品加工园区目前已是省级示范园区,要进一步培植壮大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力争到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超过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超过5:1,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完善配套园区建设,力争产值过亿。(王本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