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国信证券,黄道立、冯梦琪、陈颖)
1稳打稳扎聚焦主业,优质经营快速成长
聚焦核心铝模产品,积极拓展协同业务
志特新材是一家专注于铝模、爬架、公建、装配式PC构件的综合服务型股份制企业,于年从江西广场革命老区起步,运营总部设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广东中山翠亨新区。公司初期资源主要集中于华东、华南市场,通过多年口碑营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在加强巩固已有市场基础的同时,又相继设立了西南、华中、华北等区域市场营销机构,开始全面布局国内市场。
公司目前已布局华南、华东、华中、华北、西南、西北和海外马来西亚,共拥有九大生产基地(包括在建),分别位于广东江门/深圳/海南临高、江西广昌、湖北咸宁、山东潍坊、重庆潼南、甘肃定西和马来西亚森美兰州,年末合计产能万平,在行业内率先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智能信息化,产品畅销海内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目前主要产品包括铝模系统和爬架产品:
(1)铝模系统:公司成立至今的核心板块,是一种应用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成形的临时支护结构系统,需要严格根据工程项目的结构图纸进行设计。产品采用铝合金型材和钢材作为原材料,通过开料、冲孔、焊接等工序生产出各类规格模板及支撑加固配件,按图纸进行精细化拼装后应用于项目的混凝土施工。公司的铝模系统由铝合金模板、支撑件、加固件和辅件四大构件组成。其中,铝合金模板中主要包括平面模板、角模板、铝梁、支撑头、楼梯模板,支撑件包括独立钢支撑和斜撑,加固件包括背楞、对拉螺杆和山型螺母、对拉片以及销钉、销片,辅件包括工作凳和拆模工具。
公司铝模系统产品被评为“江西省优秀产品”及“江西省名牌产品”,通过新加坡政府建筑施工局(BCA)的严格测评并取得了BAND2认证,成为目前国内外取得该资质的少数企业之一。
(2)爬架产品:爬架产品是搭设一定高度并附着于工程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和装置,可随工程结构逐层爬升或下降,具有防倾覆、防坠落装置的外脚手架,亦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是高层住宅建筑绿色施工关键技术应用之一。在建筑施工中,爬架产品与铝模系统配套使用,可以起到协同效果,能够满足建筑总包方进行穿插提效施工的需求。公司的爬架产品由架体系统、附着支承系统、升降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防雷系统组成,相较于传统脚手架,具有经济高效、低碳环保、安全可靠、文明美观和智能化等综合优势。公司于年下半年正式开展爬架业务,主要为响应客户对铝模系统与爬架的配套使用、穿插施工、提升效率的需求,是铝模产品的协同业务。
从业务结构来看,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于铝模板产品的租赁和销售。公司成立初期以铝模板销售为主,年后,公司铝模板的租赁和销售占比结构呈现较明显变化,其中租赁业务占比从年的11.1%持续提升年的74%,主要由于铝模板适合单栋高层和多栋同户型建筑,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租赁模式更加符合开发商的扩张发展模式。截至年末,铝模板租赁、销售、废料的业务占比分别为74.0%、16.4%和8.5%,核心业务仍然为铝模板产品,租赁和销售业务合计占比达90.4%。
股权结构集中,公司控股权稳定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高渭泉、刘莉琴夫妇。由于珠海凯越、珠海志壹、珠海志同、珠海志城均受高渭泉先生实际控制,为一致行动关系,高渭泉、刘莉琴夫妇合计持有公司股权48.59%,股权结构较为集中。公司目前下设子公司包括上海志特、志特技术、马来西亚志特、中山志特、山东志特、新加坡志特、湖北志特、湖南志特、海南志特、柬埔寨志特、重庆志特、甘肃志特、广东凯瑞等,二级子公司广东志特、江门志特。
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经营质量表现良好
营收规模快速扩大,业绩增长显著。公司营业收入从年的0.57亿元增长到年的1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4.06%,对应归母净利润从0.10亿元增长到年的1.6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0.14%,主要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下游建筑业平稳增长、“以铝代木”趋势的快速推进以及公司得当的经营策略,同时公司规模扩大促使单位生产成本下降。年,公司铝模板产量和结存量分别为万平和万平,过去四年复合增速分别为40.05%和48.87%。
从业务结构来看,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于铝模板租赁和销售。公司-年收入主要来自于铝合金模板及配件的租赁和销售,截至H1,公司租赁和销售业务营收占比约89%,其中租赁业务比例不断提高,销售业务占比逐步减小,主要由于租赁业务减轻了下游建筑施工企业或物业方的资金投入,客户对模板租赁业务的接受度逐步提高;此外,公司8.5%的业务收入来自于废料销售,其他业务包括刚起步开展的爬架产品等。整体来看,铝模板租赁和销售业务是公司核心业务,也是拉动公司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爬架产品作为公司发展的协同业务,或为公司未来业绩提供新的增长看点。
具体来看,租赁业务整体保持快速成长,铝模销售业务规模稳步增长。公司铝模租赁收入从年的0.12亿元快速增长至年的8.29亿元,年均复合增速高达.56%,营收占比从年的21.05%提升至年的74.02%,租赁业务快速成长;公司铝模销售收入从年的0.44亿元稳健增长至年的1.84亿元,年均增速达26.91%,规模保持平稳增长。
盈利能力保持高位,费用率缓慢下行。公司毛利率自年以来总体保持平,截至Q3,公司毛利率实现38.8%,较去年同期仅小幅下降1.39pct,在铝价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成本管控水平优异。公司费用端近年来整体呈现缓慢下行趋势,其中年出现较明显提升,主要由于销售费用方面,公司营销及服务人员增长带来的薪酬支付增加,以及租赁业务规模扩大带来的运费增长所致,管理方面的良好控制缓解了费用端的一定波动,截至今年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实现24.42%,同比下降1.39pct。综合来看,公司的净利率水平年至今保持相对平稳,截至Q3,公司净利率实现11.3%。
现金回款能力强,应收账款周转整体稳健。由于铝模系统为定制化产品,非标准件为项目专用,公司通常在签署合同、收取客户一定比例的定金后开始组织深化设计、产品生产等,并在收取客户一定比例的提货款后发货,以控制运营风险,因此公司总体回款能力良好,收现比近年维持在1.1左右。公司近年来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租赁业务规模增长较快,前期支付采购成本且投资厂房和设备较多,因此成立初期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多呈现流出状态,随着公司经营推进,旧板使用率持续提升,客户回款正常的同时原材料采购支出减少,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实现1亿元,实现由负转正。公司在业务快速扩张期应收账款周转情况有所波动,在公司强化应收款项管理和坚持订单、客户评估程序等措施下,仍然保持较高效率的应收账款管理。随着公司登陆资本市场,资债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今年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4.31%,较去年末下降10.92pct。
2转型升级快速发展,行业空间持续打开
国内发展相对滞后,铝模系统快速发展中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使用建筑模板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按建筑模板系统所用的材料不同,可分为木模板、钢模板、钢木模板、钢竹模板、胶合板模板、塑料模板、铝合金模板等。
作为混凝土建筑工程中的必备工序,模板工程在国内外已有较长的发展历程。模板最早使用木材制作,年美国开始使用钢模板,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钢模板在工程中的大量应用,其优越性开始显现,一些企业开始对钢模板的设计、制作和管理等问题进行研究,钢模板得以快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使用ABS树脂制作塑料模板,其表面光滑、易于脱模、重量轻、耐腐蚀、可根据设计要求形成独特的混凝土形状,但由于存在强度低、刚度小、价格比较高等缺点而未大量应用。年,铝合金模板在美国首次研制并成功使用,经历了多年的创新研发和不断完善,逐渐趋于绿色建筑的标准化要求,诸多国家都开始逐步使用,除美国等国家外,铝合金模板在韩国、墨西哥、巴西、印度、马来西亚等新兴工业国家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建筑模板体系发展相对滞后,铝模系统目前处于快速扩展期。建国初期,我国建筑业的整体规模较小,现浇钢筋混凝土以工业建筑为主,其余大量采用现场制作安装的木模板体系;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国家大力推进实现建筑工业化,采用工厂化、装配化、机械化施工,预制构件模板大量出现,施工现场的模板量大大减少;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随着经济建设规模的扩大等时代背景的变化,组合钢模板、钢框胶合板模板、竹胶合板、素面木胶合板等陆续得到市场的应用推广。年后,清水饰面混凝土施工技术和快速拆模施工技术逐渐推广,铝模系统开始得到应用,并首先在广东深圳、东莞、佛山等地区开始尝试应用,年后,万科、碧桂园、中海等地产商开始大力推广铝模系统在超高层住宅上的应用,直至年前后,市场真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截至年末,国内铝合金模板的生产和应用已涉及全国30多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综合优势显著,促进施工模式转型升级
模板施工在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性高,在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模板工程一般占混凝土结构工程造价的10%-20%,占工程用工量的30%-40%,占工期的50%左右,其施工质量对整体混凝土工程质量起到直接影响。铝模板施工主要工艺步骤包括测量放线、柱墙钢筋绑扎、铝模板安装、梁板钢筋绑扎、浇筑混凝土、拆模等以此循环。随着我国大力支持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打造绿色建筑成为新时代建筑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同时人工成本的逐年提升为传统作业方式带来一定压力,铝合金模板的全方位优势正快速被建筑行业所重视。
与传统模板相比,使用铝模系统在多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1)施工质量:铝合金模板均布荷载和可承受混凝土侧压承载能力强,能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铝合金模板具有精度高、误差小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强度和使用寿命;铝合金模板在工厂完成生产,生产出的铝合金模板表面光滑、平整,每块拼件之间使用销钉、销片对孔连接,可以做到无缝连接,楼板厚度、顶棚水平度、垂直度、平整度等指标可提高到接近%合格的水平,基本不会出现漏浆、爆浆现象,使浇筑成型的混凝土达到饰面清水混凝土的要求,也避免了后期出现的孔洞、蜂窝、麻面等,保证了成型混凝土的观感和质量。(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施工周期:①节约安装和搭建时间:铝合金模板造型拼接容易而且密度小、平均重量轻,其平均每平方米重量只有25kg左右,模板之间使用销钉、销片进行固定,易装快拆。同时,铝模系统采用早拆模支撑系统,取代三套模板的传统工艺,使得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较短时间内就可以进行拆卸,通过一套面板系统+三套支撑系统搭配使用,可实现4天一层的施工进度。
②缩短门窗工程、抹灰和装修时间:由于混凝土工程质量及精度提高,外墙门窗工程可节省现场复测环节的时间,直接按设计图排产安装。同时,使用建筑铝合金模板,结构面达到清水效果,拆除铝合金模板后便可进入装修阶段,可以省去抹灰找平工序外墙门窗提前安装后给室内装修提供了场地,从而实现楼栋内“土建-门窗安装-室内装修”搭接流水同时施工的可能,大大缩短交楼时间。
(3)经济效益:节约人工等成本,高周转,重复利用,残值高。①铝合金模板的顶模和支撑系统实现了一体化设计,将早拆技术融入顶板支撑系统,显著提高了模板的周转率,工程平均每次的使用成本低,且设计直观易解,工人容易掌握施工工艺和技术,熟练的安装工人每人每天可安装20-30平方米,节约了人工费用。②使用铝模板系统作业可避免二次批荡作业的情况出现,从而降低或免除批荡成本。③铝模板重复利用性较强,理论上可重复使用-次,使用过的模板在用于新的建筑物时,只需更换10%-20%左右的非标准板,均摊成本较低。④铝模板回收价值高,会计账面残值可达到30%~35%。
(4)节能环保:除少量非标准件在模板重复使用前需要更换外,其余配件均可重复使用,大大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占用,且所有材料均为可循环使用材料,符合国家对建筑项目节能、环保、低碳、减排的规定,可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铝合金模板不会造成现场污染,现场无需进行裁剪、切割,不会产生相应的废料。
近年来,随着行业设计水平、制造工艺和施工工艺的不断完善,以及行业新进企业的增加,施工方铝模板采购价格呈现下行趋势。在单栋高层建筑中,采用铝模产品施工的综合成本已接近、甚至较传统木模板的成本持平甚至更低,在多栋高层建筑中则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同时,铝模板产品绿色、环保、高效、高精度和可循环使用等各项优势进一步显现,并得到施工方、总包方、开发商等下游客户的逐步认可,促进传统建筑施工模式的革新和转型升级,并加快铝模板市场的快速发展。年,我国建筑模板使用量达6.5亿平米,模板产量接近2亿平米,其中木(竹)胶合板占据75%,全钢大模板和组合钢模板的产量和使用面积占总量约24%,铝合金模板占总量0.4%左右,根据安泰科数据,年国内铝合金模板保有量占整体模板市场约25%,到年预计比例将达到约56%。
标准制定不断完善,各地政策加码铝模发展
随着铝合金模板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相应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完善了《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技术规程》《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建筑工业行业标准-铝合金模板》等一系列国家及行业标准,发展制度日趋完善,逐步引导行业进入规范、有序的发展渠道,行业发展制度日趋完善,为铝模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的持续推广,国家及地方有关部门密集推出新政,鼓励在建筑施工中使用铝模板,以提高效率,减少污染,促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年5月8日,为落实《固废法》有关精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鼓励采用工具式脚手架和模板支撑体系,推广应用铝模板等周转材料。此次国家政策的出台,加快了“以铝代木”、“绿色建筑施工”的结构调整步伐,加速推进铝模板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各地住建部分随后纷纷响应,并推出地方性政策,促进铝模板应用的落地,以及绿色建造和建筑业转型升级。
铝模租赁蓬勃发展,分散格局有望优化
行业发展迅速,租赁模式逐步成为主流
国外铝合金模板自上个世纪60年代发展以来,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行业体系,行业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下最终涌现多家头部企业,如德国PEPI、奥地利DOKA、韩国金刚、韩国三木等。尽管我国铝模行业发展相对国外较晚,但随着近年来“以铝代木”、“绿色建筑施工”的环保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行业快速增长,新进入企业不断增长,企业多集中于一二线城市。根据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数据,年,我国注册生产铝合金模板的企业仅60-80家,年迅速增加至近家,年8月底,铝合金模板设备加工、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租赁承包企业数量已达家,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华中、华东、华南地区的一、二线城市为主要聚集地。
从企业经营模式来看,目前铝模业务的经营模式包括租赁、销售和受托翻新等,其中租赁模式已经逐步成为目前市场的主流模式,主要由于:
①铝模板价格较高,采用传统的直接销售购买模式将导致下游购买商一次性投入资金过高,带来现金流压力;②由于每一个施工项目的铝模投入使用在使用上难以做到无缝衔接,销售模式将会带来大量的铝模产品使空置期;③随着当下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发展,一次性流水线作业生产的标准铝模板并不能满足施工方多个项目作业的要求。
因此,采用租赁模式有助于下游企业大幅降低一次性投入成本,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同时引导更多项目采用铝模产品技术。
铝合金模板行业的企业主要类型包括综合性服务模式、经营租赁模式、代工生产模式等,其中一般大中型企业可提供设计生产、销售、租赁及技术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不具备铝合金模板产能的企业一般采取经营租赁模式,此外,受近几年行业快速发展的影响,市场产能供不应求,部分中小企业为大中型铝合金模板企业和铝合金模板融资租赁公司提供代工服务,一般不提供售后技术服务。从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的调研数据来看,国内市场生产租赁一体化的企业占比约87%,纯租赁和纯生产企业分别占比约7%和6%。
竞争格局分散,优质企业有望突围
随着我国铝模行业的蓬勃发展,目前我国铝模行业总体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的分散竞争格局,国内铝模板企业主要包括中国忠旺、志特新材、浙江谊科、广东奇正、佛山广亚、华铁应急、闽发铝业等。从公开披露的财务经营情况来看,中国忠旺于年开始涉足铝模行业,整体收入规模最大,截至年,其铝模销售和租赁业务收入共98.18亿元,其中销售和租赁业务分别占比91.75%和8.25%,合计占全年行业总收入约26.97%;志特新材自年成立并开展铝模业务以来成长迅速,年铝模板租赁、销售收入合计10.13亿元,其中租赁部分收入8.29亿元,高于中国忠旺租赁业务收入;闽发铝业于年开始开展铝模业务,整体规模较小,年铝模板块收入实现0.91亿元,其中租赁业务占比70.11%。
从公开的企业业务规模情况来看,中国忠旺为国内最大铝模板企业,根据安泰科披露数据,年中国忠旺铝模板产量约34万吨(约万平米),志特新材去年底产能达到万平,目前正快速完善全国布局,浙江谊科产能亦实现万平,主要集中于华东、华中、华南区域,其他企业规模相对偏小。去年下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作为铝模企业生产原材料,铝锭、钢材等今年价格(指数)已上涨45%和27%,一方面抑制了外部新增产能的进入,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经营出现一定压力,对于具备良好成本、管理优势的优质企业提供一定发展契机。
倚靠建筑行业大平台,规模有望持续打开
铝合金模板行业下游客户主要集中于建筑行业,对建筑业的依赖性较强。我国建筑业的体量庞大,近年来保持平稳增长,为铝模行业提供了广阔的赛道平台。截至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规模达到26.4万亿,同比增长6.2%;房地产投资保持明显韧性,年规模实现14.1万亿,同比增长7.0%。
随着政策持续加码、市场对铝模板的接受程度持续加大,行业空间有望持续打开。根据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中建租协和安泰科数据,年,全年建筑铝合金模板生产销售、租赁承包收入约亿元,铝模板在高层住宅市场已达到30%左右市场份额,华南局部地区中高层超过50%,而国外铝合金模板经过50多年的发展,平均市场占有率约为70%左右,其中欧美市场为50%-60%,森林资源匮乏的国家地区市占率则更高,如墨西哥、新加坡等均超过80%,韩国中高层施工中占比达90%以上。截至年8月底,全国铝合金模板市场保有量约万平米(含非标)。我们对行业未来市场空间进行预测:
①根据过去三年建筑业房屋新开工面积,对铝模板行业在所有建筑行业新开工面积中占有率为12%~60%的市场空间进行测算,假设租赁和销售模式占比为7:3并逐年小幅提升,铝模租赁和销售价格分别为18元/平米和元/平米(中国忠旺、志特新材、闽发铝业去年均值),年周转约25次,展开面积为建筑面积的3倍,我们测算当铝模板在新开工面积市占率达20%时,行业空间有望达约亿元,若实现市占率50%,则空间有望达亿元。如果考虑铝合金模板向其他细分领域的渗透,如地下管廊等公共项目建设,则市场规模有望更大。
②根据安泰科对-年铝模板新增需求量测算,四年需求复合增速约15%,预计到年铝模板市场新增需求将达到1.14亿平米,对应上文测试的市场空间约亿元。
3核心竞争力显著,打造铝模标杆企业
公司自成立以来,深耕铝合金模板产品,行业地位突出,拥有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企业特级资质,先后获得过中国模板脚手架行业名牌企业、行业骨干企业、租赁诚信企业及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荣誉,并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编制了组合铝模板协会标准,取得了新加坡BCABAND2认证。作为行业优质企业,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
研发设计能力出众,信息化超前布局奠定长期发展基石
①产品研发、设计和技术创新优势明显
随着行业快速发展,以及逐步转向以租赁为主要经营模式,对铝模行业的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流程上来看主要包括:a.模板的标准化率:目前内铝合金模板标准化率相对较低,不同项目的模板通用性不高,因此会对动化生产制造形成较大阻力,并影响铝模板产品质量,业内铝模标准板一般含量为70%-80%,非标板占比约20%-30%。在效率与质量双重要求之下,化设计重要程度凸显,同时,通过合理规定标准库模板规格,提高铝模板的准化率,可有效降低非标建使用比例,提高产品回收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b.图纸深化、建模与配模:作为铝模板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首个环节,项目设计阶段,需要对每个施工项目进行分析、深化、建模、配模等,通过完成铝模板深化设计图纸,并进行铝模板的相应配置。在前期设计过程中,需要兼顾铝模板施工的便捷性、项目方的需求以及铝模企业的制造成本,配模环节中,受、操作方便程度、标准板使用率等因素将会项目方施工速度、成型质量、铝模企业生产难易程度、周期和经济效益产生重大影响;此外,铝模板计中涉及的数量和数据量庞大,平均每个栋号涉及铝模板零件(不含辅材配件类)接近万件,因此其精确度与效率对项目推进和盈利至关重要。
公司成立以来始终注重科研投入,经过多年的产品研发、技术积累和创新,逐步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研发体系,掌握了一系列相关产品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模板系统智能设计技术、三维模型智能建模技术、加固系统智能设计技术等。在前期的设计、深化、建模和配模环节中,公司设计师针对客户提供的工程项目结构图和建筑图纸进行深化分析,运用自主研发的志特三维建模软件自动生成BIM三维模型,将项目深化图可视化,并交由客户确认,确保项目深化阶段零缺陷;待确认后,设计师运用自主研发的铝模板配模软件,结合标准化程度及原材料耗用等方面要求,自动拾取铝模系统各构建进行智能配模,并自动检查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案,生成加工图纸、生产清单等,使得整个配模过程精准、高效。另外,公司还自主研发了智能拼装BIM-VR验收系统,可实现客户远程验收,极大地节约了前期耗时。
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取得各项授权专利项,软件著作权16项,且均与铝模板相关,国内同行可比公司中,华铁应急、闽发铝业、合迪科技拥有的与铝模板相关的知识产权分别为9项、1项和78项。公司研发设计团队具有丰富的建筑专业知识和模板产品设计经验,对铝合金模板行业的变化趋势、技术进步及下游客户需求具有深刻的理解,持续向客户提供建筑铝模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
未来公司还将继续致力于增强研发设计水平,在产品创新方面,随着公建事业部的成立,公司已开发研究出适合地铁、桥梁等公建项目的产品,应用领域有望进一步拓宽,未来还将大力开发铝合金模板、智能爬架、公建项目等产品,加快推进房建地下室模板系统、屋面模板系统项目,扩展产品品类和服务,实现地下室系统、非标层、标准层、屋面层及附属爬架的最优产品组合;技术研发方面,将重点研发BIM技术,促进数据分析、建模、配模等设计过程的自动、可视、高效和智能程度进一步提升,增强建模、配模的精确度和效率,同时,公司还将进行场内物流仓储技术研发,采用研究建立标准板数据库、建立立体仓库和开发模板自动匹配系统,加强设计与后端制造的联动性;材料研发方面,公司还将对铝模板型材合金成分、挤压和热处理工艺、模具设计与制作技术等事项进行研究和试验,改善和提高铝模板的性能。(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②重视信息化建设,打通业务全流程管理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旧板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对企业精细化、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根据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数据,当前铝模企业新、旧铝模板配比大约30%:70%左右,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无法统筹设计、制造、施工运维,在维护翻新、施工管理、进场堆场等重要环节中无法精确做到细节管控和优化成本。公司率先设计落实全生命周期、全程供应链的管理模式,注重全流程中的订单设计、拼装、施工管理、物流、汇款等各方面的细节管控,具体包括:
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公司自主开发了BIM设计、VR验收、营销、生产、仓储、回收、工程管理等所有子系统,运用大数据,集成为综合ERP管理系统、OA自动化办公系统,形成符合公司个性化需求的志特全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传送快速化、查询方便化、操作简便化、咨询无纸化,使分布在全球各地、各区域的子公司、生产基地的各项工作标准化、流程化、质量和效率最大化。同时,公司设计创新了模架全生命周期、全程供应链的志特管理模式,并为战略客户开放信息对接端口,提供信息化管理工具的增值服务。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公司以客户为中心,实行原料“送料制”生产,产品“门到门”JIT配送,产品销售和技术指导相结合,以及旧板回收再利用的定制化经营模式。在业务模式中高度利用外部资源与自身研发的协同性,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对采购、生产、销售、回收等环节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