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
首页
宜都简介
宜都地点
宜都市场
宜都要闻
宜都发展
宜都天气
宜都旅游
宜都信息

宜昌市社会救助改革创新成果丰硕

只看白癜风的医生 https://m-mip.39.net/pf/mip_6210229.html
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社会救助改革创新,推动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一、宜昌市创建委托乡镇(街道)审核确认低保标准化流程宜昌市民政局印发《规范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确认低保有关工作的指引》,推动城乡低保工作向规范化、便捷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一是明确县、乡、村三级工作职责。县级民政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按规定做好政策培训、低保审查、备案以及低保金发放等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健全完善一门受理机制,履行低保申请受理、调查、评议、公示、审核确认等职责。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低保申请受理、入户调查、公开公示、动态管理以及救助对象发现报告等社会救助具体工作。二是规范低保审核确认工作流程。对没有争议的低保申请家庭,可不再进行民主评议,取消可以通过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或各级政务服务平台查询的相关证明材料。要求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规范内部审核确认流程,审核确认结果须经评审会组长签字确认。对每月10日前提交的低保申请,当月审核确认结束,下月10日前发放低保金。对审核确认的7个具体环节进行了明确。三是明确经费、人员、设施等保障措施。规范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配齐配强工作人员。有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专门的档案室,做到纸质档案一户一档,妥善保管。二、秭归县开展分散供养对象照料护理费统筹使用试点秭归县民政局探索开展分散特困供养“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以县政府名义下发《秭归县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实施方案》,在全县建立照料人、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三级探访制度和照料服务考评制度,确保分散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有保障、日常起居有照料、生病住院有护理。一是签订监护协议。确定各村(居)委会负责人为分散特困人员的法定监护人,切实履行法定监护责任,落实每月的探访任务,督促照料人切实履行照料服务措施。二是签订照料服务协议。根据特困人员意愿以及就近方便的原则确定照料服务人,重新签订协议份。从保障基本生活、落实医疗照护、保障人身安全、提供丧葬服务和规范资金使用等五个方面明确照料服务的内容。三是建立护理费考评制度。乡镇人民政府每季度、村每月对照料人服务落实情况进行考评,三个月考评均合格的发放一季度护理费,一个月考评不合格扣发一个月护理费,两个月考评不合格扣发一季度所有护理费,并解除照料服务协议,更换照料服务人。从年10月份开始正式进行考评,12月份考核后发放四季度分散特困对象护理费.39万元。三、宜都市探索建立低保申请家庭赡(扶、抚)养费核算标准为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申请家庭赡(扶、抚)养费评估工作,精准确定低保申请家庭收入,宜都市民政局制定了《建立低保家庭赡扶抚养费核算标准试点工作方案》,出台了《宜都市城乡低保申请家庭赡、扶、抚养费收入评估办法》。对赡(扶、抚)养人家庭大额支出实行扣减、赡(扶、抚)养人收入无法律文书情况下的确定、赡(扶、抚)养人有消费型小汽车以及房产等财产状况的赡(扶、抚)养费评估、赡(扶、抚)养费计算公式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如,赡(扶、抚)养人家庭有消费型小汽车且汽车购置税费在10万以上或者拥有个人注册资金在万元以上的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社等各类经济组织和民办非企业等社会组织(有多家注册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注册资金累计计算)且有纳税记录等情形,其赡(扶、抚)养费按本市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评估。四、远安县创建临时救助先行救助程序远安县民政局出台《远安县临时救助先行救助试点方案》,按照“个人申请-村(居)民委员会核实-乡镇复核-县级备案”的程序,建立临时救助先行救助机制。救助标准根据需救助人数、困难程度进行综合考虑,分一般困难、严重困难、极其困难三类,按照当地城市低保月标准倍数的4倍以内、4至8倍、8倍至12倍的标准,予以一次性现金救助或实物救助。急难型临时救助从发现、受理到发放临时救助金,最长不超过2个工作日。同时,远安依托村(居)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公共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平台,发挥第一书记、网格员和志愿者作用,及时了解、掌握、核实辖区居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干预。截至目前,已主动发现并予以救助17人次,发放救助资金2.4万元。五、夷陵区创建急难个案“一事一议”程序夷陵区于年5月印发《夷陵区急难个案“一事一议”程序创建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急难个案“一事一议”内容、程序和实施步骤,对临时救助标准超过当地当年月城市低保标准12倍的,均通过召开部门联席会议,采用“一事一议”方式研究确定救助额度。同时,明确对支出型救助对象给予当地当年月城市低保标准13-30倍的救助。年以来,夷陵区民政局组织困难群众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召开部门联席会议3次,救助困难群众29户88人,涉及金额54.88万元。年8月15日,家住夷陵区小溪塔街道的杜某珍一家突遇煤气爆炸,造成家庭成员中2人全身严重烧伤。该家庭人口4人,杜某珍每月养老金多元,儿子和儿媳为普通上班族,孙子正在上小学,高额的医疗费用使这个家庭基本生活出现了严重困难。了解情况后,夷陵区民政局启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召集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卫健局、区教育局、区住房保障中心、区医保局、区住建局等部门召开“救急难”联席会议,经研究讨论,按临时救助30倍即元标准给予该家庭急难救助,帮助解决当前的困难。六、枝江市开展社会救助失信联合惩戒试点为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信用体系建设,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管理,枝江市公安局、市发改局、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建立社会救助对象失信惩戒机制。失信惩戒界定了九类情形为失信行为,根据失信程度分为一般失信行为、较重失信行为和严重失信行为3个等级,根据不同失信等级实施相应的惩戒管理。通过取消救助、退回非法获取资金、教育引导、列入失信名单等不同管理举措,发挥救助警示、修复作用,打造诚信救助、公平救助,提高救助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水平,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七、枝江市、伍家岗区开展低保网上申请受理与家境调查系统派单、线上线下结合试点年7月21日,枝江市安福镇的村民汪某本向村委会提出低保申请,当日,枝江市对其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并通过宜昌市社会救助家境调查服务平台派单给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入户核查。次日上午,第三方工作人员进行入户调查,通过“宜昌民政”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duzx.com/ydjj/115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