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杨海林中国投资参考
导读
走专业化之路既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也符合客户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无论是管理能力或是技术水平,都应朝着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建筑企业多元化的由来
●建筑企业投资多元化的现状
●建筑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企业的战略选择
建筑企业多元化的由来
建筑业发展历史原因。传统建筑企业大多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在缺乏市场化分工背景下,其主要特征是产业自给自足,企业涵盖产业的各个环节,形成基本独立的内部循环,这成为我国建筑企业“大而全”现状的历史由来。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促进了产业分工,而建筑市场受政府调控影响较大,仍带有较深的计划经济色彩,建筑业未形成完全市场化的发展格局,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产业链齐全的企业现状成为了多元化发展优势。另外,基建投资加大和房地产开发的火爆,给建筑企业多元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传统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建筑业项目管理层次差距不大,大多企业处于施工管理的低层次竞争阶段,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缺乏差异化优势。另外,建筑业作为传统行业,其技术和管理进步缓慢,进入门槛较低,这些成为建筑市场竞争持续加剧的主要原因。
施工行业竞争的恶化体现着本行业产能的过剩,只有积极寻求转型升级,才不至于落到被淘汰的命运。在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面前,建筑企业选择了相似的投资多元化发展路径,来规避传统施工主业竞争恶化的不利局面,利用企业市场经营优势,以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经济发展创造的机遇。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大潮中,跨界经营一度成为企业突破重围的热门话题,被当作获得新生的制胜法宝,并充斥在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建筑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与这种理念的盛行不无关系,传统主业受挫便绕道而行,达成弯道超车的目的,这给管理者带来了做大做强的希望。
建筑业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决定着建筑市场的发展。不断的经济刺激政策,为建筑企业呈上了一次又一次的盛宴,如房地产火爆、高铁建设大潮、城市管廊、海绵城市等使企业不断追逐潮流,变换经营手段,抢抓历史机遇,这为建筑企业多元化经营提供了政策导向。
多元化发展需要清晰的战略引领和完善的措施保障,盲目跟风显然是机会主义的体现,短期内看起来风光无限,但无法摆脱过山车般的冰火两重天急速转换的生存状态,对企业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机会主义思想危害巨大,常使企业脱离经营的本质,缺乏长远目标规划及核心竞争力建设,致使项目精细化管理被虚化,转型所依赖的管理升级被严重瓦解。
建筑企业投资多元化的现状
企业投资多元化发展现状。实施多元化战略是建筑企业普遍的共识,大多包括除施工主业外的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业务,涵盖基建行业的各个领域,甚至转行涉足完全不同的投资领域。大中型建筑集团业务模式相互渗透和模仿,每个企业都拥抱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各自独特性越来越不明显,形成了“千企一面”的企业战略,甚至造成客户无法区分的现象。
企业对新兴业务的运作应组建专业化的团队,符合相应市场的规则要求,建立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以达到预期的投资回报。然而,建筑企业大多利用内部抽调人员组成新业务管理团队,忽略“隔行如隔山”的普遍规律,与管理传统业务并无二致。利用业余人员开辟新兴业务,竞争优势也就很难建立,投资回报也就难以达到预期。
建筑企业转型成为投资运营商,在国内外都有成功案例。然而,这种转型必须从管理者思想转变开始,需对建筑施工与投资运营的差异有清醒的认识,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