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的朋友们,当你身处北京、上海、武汉、成都、深圳这些大城市时,你还记得家乡那些曾经伴随我们度过美好童年的地名吗?八字桥、莲花堰、架锅山、望佛山……听到这些地名你此时是否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呢,最近本人有幸搜罗了一些由咱宜都人讲述的精彩地名故事,深深被其吸引,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
那么宜都到底为什么叫宜都呢?宜都古称夷道,夷道的来历是因为县城濒临清江,而清江古称夷水,按我国从山从水取地名的习惯,择取了一个“夷”字,而“道”即县。公元年,刘备称此地天时地利人和,改夷道为宜都郡,含“人杰地灵,宜于建都”之意(看来咱宜都还是块不错的地方,据说中国新的行政区划设计已经快出来,希望咱宜都到时候至少能成省城,呵呵),隋开皇七年(公元年)废宜都郡,置宜都县。这个称号一直保持到咱出生的那一年——年,之后就改为枝城市了。
八字桥位于今天名都商业街和人民广场一块,对于家乡是王畈、毛湖塘、聂河的人来说肯定很熟悉,因为这是这一线的人到达县城的必经之地。本人以前也对八字桥的来历有过推测,认为可能是曾经有一座像汉字“八”的桥(想法很幼稚,有点类似于英语的直译)。原来,这里曾经确实有一座桥,而之所以叫“八字桥”,源于这座桥上刻有“玉为粪土,民为父母”八个大字而得名(原来这么有含义)。
传说这座桥是观音菩萨造的。很久以前,八字桥附近有一条小溪(真是沧海桑田啊),民众过溪很不方便,于是就要求当地的官府在小溪上修一座便民桥。谁知那个知县不仅充耳不闻,而且还对云盖寺的一尊玉佛垂涎三尺,于是就派人强占了那尊玉佛,还打了寺里的主持。观世音菩萨实在看不过去,就化作一个和尚(搞不懂观音为啥老爱装和尚,和遇见唐长老一模一样),站在溪边挡住知县。见有人挡道,知县手下人那水火棍就劈头盖脸砸来,观音当然不会有事啦(怪不得孙猴子遇到强盗也爱这么戏弄人家,原来是跟观音学的),随手一扬,知县怀中的玉佛便飘了出来,慢慢变大,最后变成了一座石桥横跨在这条小溪上。
知县这才知道遇到了神仙,忙下跪磕头。观音在这座桥上写下“玉为粪土,民为父母”八个字后踩着一团祥云翩然而去。不久这个知县被上方革职,老百姓就把这座桥命名为八字桥。遗憾的是,八字桥后来因修五宜公路被拆掉,可“八字桥”这个地名却一直沿用至今。
赞赏